社保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有关社保的问题备受人们关注,想必很多朋友经常会听说“视同缴费年限”一词,但是关于视同缴费年限很多朋友还不太理解,那么视同缴费年限是什么?怎么认定?
视同缴费年限可以简单理解为“不用缴费,但是可以视同缴费的一段时间”。比如,对于建立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前,职工的符合条件的连续工龄可以作为视同缴费年限。
2014年10月国家全面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此之前,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是不需要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所以未缴纳养老保险期间符合条件的工龄,可以视同缴费。
另外,上山下乡期间、军人服役期间、公派上学留学期间等年限,如果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也可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特殊情形可以咨询当地社保部门。
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需要看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相关材料,例如招工表、转正定级表、上山下乡相关材料、入伍退伍相关材料、公派上学留学材料等。一般来说,参保单位根据即将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对于有视同缴费年限的退休人员进行初步审核,并填报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表,经退休人员签字后报送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并在《认定表》上提出复核意见,然后再报送社保保障部门进行认定,确定出认定结果。
如果退休人员有视同缴费年限,那么不仅可以享受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对于有视同缴费年限的退休人员,还会发放过渡性养老金,可见视同缴费年限影响着我们的养老金高低,因此如果您有视同缴费年限,那么还是要尽量找齐所需证明资料,进行视同缴费年限认定,这样退休后就可以享受过渡性养老金待遇。
关于视同缴费年限认定标准、方法等,各地可能存在差异,建议提前咨询所在单位或当地社保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