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女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她们是乡村社区的建设者、乡村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和乡村文化的创造者。
她们伴随着泥土的芬芳,扎根创业梦想,用一双双灵巧的双手和聪慧的头脑,描画出栩栩如生的现代富足生活。
她们是一个个生动的个体,激励着亿万乡村女性执着前行的力量。
涂小敏:
保持18岁的心态,保持年轻的创业激情
大年初二一早,当整座城市还沉浸在虎年春节的热闹欢腾,涂小敏已经快步走进办公室,像往常一样开始了忙碌的工作。沟通养殖户、协调物流、管理员工……对于涂小敏来说,“朝7晚10”的节奏是常态,她几乎每天都需要工作超过10个小时,并且很难像普通人一样享受周末、春节等传统节假日。
“没办法,做餐饮行业就是这样,别人休闲的节假日,正是我们要打起精神提供服务的时候。”涂小敏笑着说。但她一点儿也不觉得辛苦,反而干劲十足:“反正就是心态最重要,认定了一件事就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
这是涂小敏的人生信条,因为看准国家乡村振兴机遇,她从一位普通的打工者做到公司股东,不仅将土鸡散养产业链条发展壮大,还带动周边地区300多个贫困户脱贫致富,成了不负青春的“追梦人”!
“要把土鸡养出新花样!”
打拼多年,善于思考的涂小敏总结出一个道理:无论什么东西,越环保价格越高,越绿色越受城里人欢迎,而农村虽然不缺绿色食材,但却很难做到规模化生产。“有没有可能借助现代科技,让绿色、环保的食材生产规范化、规模化呢?”这样的念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她心中,而此时,命运也向她抛来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涂小敏就职的重庆“伍六奇”公司,旗下饭店主打的药膳土鸡汤系列多年来一直深受消费者欢迎,然而对于公司来说,如何保证跑山鸡的品质始终是个难题。“能不能组建我们自己的生产源头,从食材生产到餐桌消费一条龙,让顾客吃上更原生态、更放心的土鸡?”老板的这个思路与涂小敏不谋而合。
2015年,“伍六奇”正式升级为一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其中的土鸡养殖业务交给涂小敏负责。与此同时,因为深度看好这项事业前景,她还做了一件非常有魄力的事——说服心存疑虑的家人,拿出多年积攒的10几万元入股投资,从“打工人”正式变成了“创业合伙人”。
从此,在乡村司空见惯的土鸡,被她们养出了新花样。
“一年卖出几万只!”
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公司团队逐渐形成了一套能够规模化养殖高品质土鸡的模式:养殖户只需要缴纳一定的押金,就能从公司领取鸡苗,通过山地散养、统一饲料等方法,保证土鸡养殖的可控性。与此同时,公司还会有专人负责教授技术、按照一定周期统一回收鸡蛋和土鸡,回收同时将押金退回养殖户。
整个链条里,养殖户只需要承担购买饲料的费用,鸡苗、养殖技术和产品销售的环节都由公司承担,堪称良心。但在运行之初,这套模式依然让不少村民心存疑虑。
“主要是怕担风险。”涂小敏说,在走访农户进行推广时,有人曾当面问她,万一鸡养着养着中途死了怎么办?谁赔?为此,涂小敏的答案是“应补尽补”——如果发生鸡苗中途死亡,通过调查发现确实非人为因素造成浪费,公司会尽快为养殖户补发。
在随后的几年里,“补发鸡苗”事件发生过很多次,涂小敏和伙伴们说到做到、以心换心的行为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土鸡养殖事业也得以一步步做大做强。依托公司旗下两家药膳汤馆,通过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她们的土鸡品牌成功获得市场认可,不少顾客在门店品尝过土鸡之后都竖大拇指,不仅回头率超高,还要通过网络直接从店里购买生鸡!
线上线下销路畅通,从最开始的小打小闹,到每年能卖出数万只土鸡,由此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加入到土鸡养殖的产业链中,共同致富。
“我们都变得越来越有力量!”
2021年,涂小敏和伙伴们的土鸡养殖事业已经做到年销售额上千万,发展了300多户养殖户,不仅带动鸡场所在的周边农村,甚至还辐射到更远的乡镇。
比如距离鸡场所在地天和镇约两个小时车程的大进镇杉园村,当地政府主动前来对接,请她们将养殖技术传授给村民,全力帮助杉园村发展土鸡养殖产业。而今年初,隔壁竹溪镇也有一个村上门来商谈合作。
最让她感到自豪的是,通过土鸡养殖,不少农村留守老人不仅获得了经济收益,生活也变得充实起来,整个人都变得自信、开朗、生机勃勃。一切的变化都让涂小敏深深觉得,养鸡这件事“可以干”,不仅让自己越来越强大,也为身边的人带来力量。
未来5年,涂小敏早早向公司提交了报告,计划继续扩展养殖规模,发展网店、直播带货,达成年销售土鸡量20万只的小目标。为此,她已经通过度小满“小满助力计划”申请到一笔免息贷款,从而能够更有余力,发展多元化的生态养殖。
“我对自己有信心,我还可以做到更好!”涂小敏说。
不管是在城市的烟火气里,
还是在乡村的泥土芬芳中,
每个女性都有自己的力量。
她们看似普通,心中的旋律却势不可挡;
她们无惧年龄,用双手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她们眼中有星光,心中有力量,
无论何时都勇往直前。
致敬每一位心怀梦想、闪闪发光的女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