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每个人基本都有自己的档案,档案记录了我们每个人的社会活动,我们工作时档案通常会到工作单位或者到当地的人才市场。如果达到了退休年龄,没有档案可以正常办理退休吗?有什么影响?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规定必须要缴纳满至少15年,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后可以领取到养老金。无论是否有档案,都可以办理退休手续。没有档案可以办理退休手续,但是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在退休时,有档案或者没有档案办理退休手续的流程是一样的,但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特殊工种以及应该有视同缴费年限的用户来说,退休时没有档案是有较大影响的。
1、应该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
如果退休时没有档案,那么就只能按照实际社保缴费年限来进行计算,有一些人群在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前就有工龄,按照规定,职工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可与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养老金。一些特殊情况也可能有视同缴费年限。
如果没有档案,那么就无法查询到这个记录,也无法通过个人的工龄来认定视同缴费年限。
2、 特殊工种人员
档案可以当做退休时社会身份的材料。目前我国男性法定退休年龄是60周岁,女干部是55周岁,女工人是50周岁。我国规定的符合条件的特殊工种可以提前5年退休。
特殊工种在退休时通常需要档案来认证,如果档案遗失,需要想尽办法补办,没有档案可能会影响到退休后领取到的养老金金额,还可能无法办理提前退休。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没有档案,对于普通人员退休并没有较大影响,但如果是特殊工种或者应该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等,那么没有档案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