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本来想写点策略之类的,比如中证500指数能否抄底了、中资美元债的抄底逻辑、阿里三季报出来后恒生科技指数的投资逻辑是否有变化等,但同事很早就威胁我,周末还要想着这些,你就太没有职业道德了,你即使写了我也不会看。
得,正好前段时间跟某金融圈的朋友关于跳槽这个话题有段对话,我便整理出来,再发散一下。这篇文章不针对任何人,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朋友跟我年龄相仿,在某银行干到了中层管理岗位,最近对于是否要跳槽这件事情非常纠结。
过去她的职业发展还挺顺利的,从基层业务岗位做起,由于能力突出、做事踏实,得到了前老板的赏识,这么多年下来,做到了部门总经理的职位。部门的业务这几年有行业红利,发展迅猛;手底下虽然是一批90后,但被企业文化“驯化”得不错,她的管理难度也不大;而且她在银行工作了多年,人头熟,沟通协调起来也顺畅。看起来非常让人羡慕,但正巧验证了那句老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近忧”就是她的老板换人了。如果是高升还好,新老板不看僧面还得看佛面,可惜,她的老板是离职了。
新老板觉得她的工作成绩主要靠行业趋势,有没有她都一个样,甚至觉得她的综合成本太高,想用更年轻、性价比更高的员工取代她,因此处处针对她,她的工作软环境来了个180度的转弯,恶劣到严重影响到了她的生活。她想跳槽,但环顾四周,能提供与目前的职位性价比相匹配的工作机会几乎没有,即使有,也是新设立的部门,需要她自建团队,一切需要从0开始,干不干得出来真不好说。偶尔有看上去前景不错的岗位,因为对方无法提供相对应的title,她也纠结再三。所以她这段时间非常彷徨,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我跟她开玩笑,‘你不知不觉,怎么就把自己搞成了职场奢侈品。你想过没有,你到底想要什么?是薪水?是发展机遇?是职务title?你得排个序,没有办法做到既要又要还要。’
她叹了一口气,说,‘是呀,平时工作那么饱和,晚上要加班,周末也要加班,基本没有自己的时间,连陪孩子都需要拿着手机不断回信息,根本就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我后来只能安慰她,发了一段“坚持需要勇气,放弃需要智慧”之类的说了等于没说的话给她。
顺着这段对话,我在想,为什么会有中层危机,以及如何破解中层危机。这两个话题可能共用同一套答案。
1、中层往往都是夹心饼干,岗位职能决定他们本身是承上启下的角色,他们的管理职能要求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培养成合格的执行者。但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后,网络化、系统化、扁平化的管理越来越替代中层管理人员的功能后,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降低成本,他们便成为被“技术”大幅度干掉的人群。
同时,人到中年,体力、精力、反应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无法避免开始下降,而他们的薪水却远比同样干活的基础员工要高出很多。这部分人力成本显然是企业不想再去负担的。
如果碰到老板念旧还好,还考虑过往的贡献,一起打拼的岁月,如果碰到新老板,那中层人员就变成了财务成本上的数字,老板是否愿意聘请,赤裸裸变成了算账。而这个帐,大部分情况下都算不过来。
2、另外,年过40岁的中层管理者很多人一旦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再就业就是最大的难题。在招聘的时候,年龄成为了他们不可言语的红线,而中层管理人员的可替代性强,让他们在面试时碰壁也在意料之中。
3、即使不面临外部应聘的压力,现在绝大多数企业的组织是金字塔结构,越往上,升迁的通路越窄、机会就越少。中层管理者,向下面临着基层管理者的顶挤,向上又将遭遇高层的封道,也就是说出现了职业瓶颈。如果中层管理者没有自身的比较优势,这种类似三明治的格局一定不会是一种很顺畅的职业生涯之路。
4、就我这个朋友而言,她在应聘时颇为在意对方能够给她合适的Title.对于她这种心态,我也颇为理解。多年的中层管理职业生涯,一是让她享受到了多重职务便利,一旦失去这种职务光环,她会非常不适应,心里没有安全感;另外,传统的观念是跳槽的话职务要越跳越高才行,这样才显示出混得不错,给自己、给家人、给同事一个“交代”,满足虚荣心。
就这一点,我跟她说:名字前面有很多title,都是暂时的,都是别人给你的。但当一切title被剥去,最后剩下的那个title,才的的确确属于你,是你真正拥有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审视一下,看看到底什么才是自己不可剥夺的title,珍惜她,强化她。因为,那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同样,如果一个岗位,当您为之拼搏和奋斗多年的岗位能被轻易易主,而且你很难在市场上找到同等性价比的岗位,那么你需要想想,是不是哪里错了。
薪资、职位、发展前景、工作时间自由。。。这些东西很多时候只能选一样或者选两样,你得把他们排序。很多人在三十四岁时所遭遇的困境,都是因为从小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只顾着按照别人的规划,埋头走路,终日忙碌。人到中年,突然发现过往所做的都是按照社会要求去做,但真正自己想要什么,却一片茫然,这也是中年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不知道人生目标的人,必有此劫。
5、我问了她一个更扎心的问题。我说,当你过去在现在的岗位顺风顺水的时候,你会偶尔感觉不安吗?
谁知,她立马说,‘当然有不安的时候。偶尔也会想我的优势在哪里,谁可能替代我等。但真的实在太忙了,也没空多想。我总觉得干出成绩来了,位子就稳了。没想到,在中层这个岗位上,哪怕是中层,也只是体系里面的一颗螺丝钉。而且,即使出了成绩,老板也会觉得这是体系的作用,换谁来都能出成绩。’
她问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我说,如果要回答到底想要什么的话题,只有你自己才能回答,没有人能帮你。如果是缓解中层危机的话题,我倒有几点建议:
1、围绕核心优势打造护城河。简单来说,有哪些事情,你的老板一想起要去救火,就能想到你?在职场的竞争力不取决于你做了多少件事情,而在于是否建立了“个人品牌认知”。与“竞争优势”相关的事情,是你要争取的事情。稳扎稳打,求深而非广。护城河越深,就越不可替代。
2、加强向上沟通,多跟老板交流,看能否渐渐改变她的观念。老板也是人,会有偏见、有喜好,试试情感交流。反正你们老板也是女的,交流得即使频繁一点也不用担心会“擦枪走火“。
3、咱们不妨“以终为始”,比如有一天你真的要离开这家银行,你希望能去到什么机构,担任什么角色,你希望自己具备什么能力,甚至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那你会更加珍惜现在的每一天,也会更加清楚你在这里究竟想要什么。有了对于“终点”的思考,我们在此的每一天才会更有意义。当有了终极目标时,我们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接近这个目标的阶梯。
当你开始明白自己终极目标的那一天,就是你踏入自由大门的一刻。
所以,不仅仅是思考中层危机的问题,而是思考如何经营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