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退休人员来说,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就是养老金了,因为养老金是很多退休人员的主要经济来源,养老金的高低关系到退休人员退休后的生活质量,虽然很多退休人员都在领取养老金,但还是有很多人并不清楚我国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金额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不同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会比较大呢?
我国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并不是由哪个部门制定的金额,而是根据全国统一的养老金计算公式计算得出的。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计算公式如下: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的储蓄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养老金差异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退休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通过养老金计算公式可以看出,退休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是影响养老金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平均工资存在差异,通常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社会平均工资会高一些,因此这些地区的退休人员领取的养老金通常都比三四线城市的退休人员养老金高一些。
2、本人平均缴费指数。社保缴费基数是根据参保人员本人平均工资确定的,各地有最高和最低缴费基数限制,缴费基数范围为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由于不同参保人员的工资水平不同,所以大家的缴费基数也存在差异,最终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有所不同。
3、缴费年限。我国养老金执行的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社保缴费年限越久,那么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就相应越多一些。
4、退休年龄。退休年龄影响的是养老金个人账户的计发月数,不同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不同。50岁计发月数为195个月,55岁是170个月,60岁是139个月,可以看出退休年龄越晚,计发月数越小,那么领取的个人养老金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