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保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保福利也越来越好,很多没有固定工作单位的灵活就业人员也意识到了社保的重要性,于是选择以灵活就业身份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社保是自愿缴纳的,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缴费档次,那么按照60%、100%档次缴纳15年养老保险,养老金分别是多少?
没有固定工作单位的个人可以以灵活就业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具体缴费是根据社保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来确定的。各地社保缴费基数范围为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参保人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缴费档次。
由于自己以灵活就业身份参加社保缴费压力比较大,所以很多参保者都会选择按照最低缴费档次参保,即按照60%的缴费档次来缴纳社保,但是社保缴费基数是影响养老金的重要因素,那么,选择60%、100%缴费档次缴纳15年社保,退休后养老金究竟能差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通过计算来看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我国的退休人员养老金计算公式:
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养老金储蓄额÷计发月数;
基础养老金=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数×1%。
假设退休时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为5000元,退休年龄是60岁,在不考虑每年工资上涨及个人养老金账户利息等因素下:
如果选择按照60%的档次缴纳15年养老保险,那么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得知,退休后可以领取的养老金为5000×60%×8%×12×15÷139+5000×(1+0.6)÷2×15×1%=911元。
如果按照100%的档次缴纳社保,退休后可以领取的养老金为5000×100%×8%×12×15÷139+5000×(1+1)÷2×15×1%=1268元。
通过以上例子粗略计算可以看出,按照60%、100%档次缴纳15年养老保险,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相差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如果经济条件允许,那么建议大家可以选择较高档次的社保缴费基数,这样退休后我们领取的养老金也会相对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