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康波中选对的,看金融资讯选康波财经
贷款攻略 其他 末端“承压”,小哥不易!我们能做些什么?
末端“承压”,小哥不易!我们能做些什么?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大考,快递江湖再次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一边是“火”:据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11月1日~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件47.76亿件,同比增长超过两成。其中,11月11日当天共处理快件6.96亿件,稳中有升,再创历史新高。

一边是“冰”:狂欢促销的当月,面对暴涨的包裹量,快递员需要付出比平时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完成工作。更要命的是,今年双十一碰上了恶劣的风雪天气,全国各地的快递小哥正顶着寒风,融化着冰雪,只为快递进度条能够顺畅的走完,而不是卡在某一处的节点。

冷热参半,让我们看到,中国快递业再次显示强大的韧劲。也让我们看到,身处一线的快递小哥目前的工作现状,着实让人心疼。

单一规模市场繁荣的背后,并不能掩盖江湖里个体的忧伤。快递业务量在刷新纪录的背后,每一位快递小哥的默默付出更值得关注。

01末端“承压”,小哥不易

中国快递业数十年所取得的成绩,无疑是波澜壮阔的。

国家邮政局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快递网点由8.9万处增至22.4万处,年人均快递使用量由4.2件增至59件。即便是在“黑天鹅”乱飞的2020年,快递行业依然逆势上扬,全年快递业务量835亿件,快递服务在网络覆盖广度、配送效率、从业人员和配送量等维度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但光鲜的另一方面,是业务量规模之下,弥漫在快递江湖的消沉气氛愈加浓厚,各大快递品牌之间纷纷开启“打群架”模式,造成业务猛跑、盈利难追的尴尬,上至总部职能部门和高管,下至基层网点和业务员,都说难,管理难、经营难、招人难、赚钱难…各种难,吐槽不断,抱怨不休。

题外话一段,今年4月份,北京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副处长王林体验了一天做外卖小哥的感觉,12小时送单只赚了41块,他累瘫在马路边:“太委屈了,这个钱太不好挣了。”

并非有意对比,快递小哥普遍存在的现实困境,比骑手小哥更难。

1、招工难、人难招

人都去哪儿了?相信当下绝大部分快递网点老板们都倍感困扰和头疼的一个难题。

应对“短时高峰”的核心是人,尤其是一线快递小哥。为留住快递小哥,很多网点各出奇招,打出“急聘”、“包食宿”和“月薪过万”等字眼“花式”自夸,潜台词归根结底只有一句:选我选我,不要犹豫。

遗憾的是,曾经奏效的招人手段,近年来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有迹可循。今年10月份,人社部发布第三季度全国“最缺工”100个职业。其中,快递员排第五。

日前,《2020年全国快递员基层从业现状及从业满意度调查报告》发布,对我国快递小哥的职业画像进行了分析。从收入水平来看,调查报告显示,超五成快递员月收入不超过5000元,月收入超过1万元的仅占1.3%。而在快递小哥看来,干快递收入不算太高,罚款却不少,付出和收入并不成正比,即使是高薪“诱惑”,也仍有很多快递公司招聘不到快递员,甚至反而出现快递员“每逢业务高峰便辞职”的情况。

2、钱难挣、活难干

快递江湖里或许太崇尚英雄传奇和正能量了,似乎每个快递小哥都不知疲倦,岁月静好的样子。殊不知,他们承受着比普通行业更大的压力,签收率、投诉率、破损率、丢件率…这些条目就像“紧箍咒”一般赶着快递小哥们不停的往前跑。

这并非故作惊人之语。此前,据国家邮政局调查,双十一期间,快递员每天的睡眠时间由平常的7小时下降到4.5小时;日常派送不到200票件猛涨到接近400票件。

每一行都有很多外人不解的痛,大概只是因为没有亲身体会。早在“双11”到来之前,老鬼不只一次收到快递小哥要“请假”的消息,因为双11对于快递员来讲,都是体力和心气的极大考验。

02得之艰,惜之深

数字经济是当前大热的话题,很多人总喜欢把“数字化转型”挂在嘴边,但数字化不仅是技术驱动,人的因素更不可或缺。

举个典型的例子,“80后”菜鸟直送的快递车司机柯故拜已有18年的跑车经历,他和妻子轮流开着货车,从成都菜鸟双流仓出发,将快递送往西藏。这一路,他们会途经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经过那曲草原、可可西里无人区,最后抵达拉萨羊八井牧区。这辆载满快递的货车,经过60小时的跋涉,最终会把网购的自热火锅、太阳能充电宝等送到牧民手上。柯故拜夫妻两的不辞辛苦的奔波忙碌,让当地的牧民们真实地感受到数字经济给日常生活带去的巨大变化。

由此可见,无论数字经济与线上业务如何加速起跳,在线下的交付环节,不管流转的过程如何高效和智能,最终落地到最后一公里的时候,绝大部分还是要靠快递小哥来“消化”,送货上门也好、快件入柜/进站也罢,都离不开一线小哥。

老鬼记得,去年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了不起的30岁——阿里巴巴90后生产力报告》,聚焦了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的90后,其中,“淘宝天猫店主”、“配送小哥”、“淘宝主播”、“企业主”四种极富代表性的身份,揭示在飞速发展、日益求新的互联网生态中处于“中流砥柱”地位的90后从业者特点。《报告》显示:快递从业人员中近5成为90后。28%的年轻骑手将配送员作为立足新城市的第一份工作,他们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突出,他们的工作保障了人们基本生活和防疫物资的在地供给,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老鬼还记得,不久前,《人物》刊发的【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在朋友圈刷了屏,引发很多快递人的共鸣。这篇文章中反映了外卖平台算法系统和骑手实际工作的大量冲突。其中,也提到的一个问题:

“一个在某个领域制造了巨大价值的行业,为什么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的制造者?”

此情此景,不禁令人唏嘘。由此也延伸出一个话题:

这些年中国物流订单的连年高速增长,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侧影。而为我国数字经济注入新动能的快递小哥,为何辛苦又心苦?

上述问题的答案有很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关爱快递小哥需要很多落地的实际考量,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非一朝一夕可为之,也不是走走过场,需要的是长期而且贴心的关怀。

03关爱快递小哥,不是说说而已

有没有这样一个同感?——

人们常说,快递小哥对于整个快递行业的发展居功至伟,需要多宣传、多报道,传播我们中间的正能量,于是,无论是媒体还是快递企业都努力发掘他们的好人好事,救人的、助人的、身残志坚的…这类故事和新闻,一方面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但同时确实也道出了快递小哥们的心酸和不容易。

故事往往能打动人,但也往往浮于表面,对于快递员来说,没有什么比提高收入和获得认可更加重要。诚如人民日报时评所说:关心人,首要的就是让快递小哥们“有保险,有休息,有面子”。高付出、低收入肯定难以持久,更弗论少数公司无合同、无社保的潜规则,以及来自政策、实操、规范等多方面的风险。

道理大家都懂,问题是如何给出具体的反应和行动,多给小哥一点实实在在的关怀,这比什么都强。

可喜的是,近年来,奔波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赢得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一些列关爱活动也在以多种形式开展。

比如:去年11月份,浙江拟率先为数字经济立法,对数字经济新业态劳动用工作了新规定:从业人员通过互联网平台注册并接单,提供网约车、外卖或快递等劳务的,平台经营者可通过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的形式提供工伤保险待遇。 

再比如:今天猫双 11 期间,菜鸟联合天猫加大投入用于补贴快递员,感谢他们在一线的辛苦付出,同时也是鼓励他们提升服务质量,让消费者享受更好的购物体验。据悉,此次快递员补贴包括了派件和揽件的双重补贴,红包发放首日,申通、圆通、韵达、中通、百世、丹鸟、德邦等12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均收到了红包补贴。

此外,今年“双11”部分快递企业还为快递小哥专门制定了工作规划、合理作息,还开展了关爱快递小哥的相关福利与激励机制、举办旺季恳谈会“聆听快递小哥的心声”等。

从上述动作,你看到了什么?

在老鬼看来,越早行动,越主动。

一方面,这响应了国家有关部门关爱快递小哥、保障快递小哥合法权益的政策。不久前,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对切实保障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促进快递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部署。

另一方面,也说明快递小哥的付出逐步得到肯定与认可,并开始受到足够重视。毕竟无论快递行业如何发展,无论快递企业的战略、战术无论有多伟大、多正确,最终要想基业长青,还是要靠人,靠劳动者创造,如果一线员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得不到保障,企业要想长久站起来,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相对于那些冷冰冰的数据,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一线劳动者的获得感。让劳动者分享发展成果,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比任何业绩都亮眼。

以上,是心声,更是期盼。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切实可行的关爱小哥行动。

最后,祝福每一位努力善良的快递小哥,愿你们的每一次负重前行,付出终有所得。

热门贷款产品
  • 利率低 额度高
  • 3分钟极速到账
  • 灵活借还,按日计息
  • 22周岁-55周岁
  • 信用情况良好
    其他 更多
    最新资讯
    资讯
    问答
    ×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康波财经
    值得信赖的贷款资讯平台
    联系方式:kangbocaijingxz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