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通过财政投融资来实现产业政策的国家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手段,政策取向上包括投资规模与消费需求结合,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结合,国有与非国有经济发展结合,当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结合四个方面。
一般来说积极的财政政策:
1、扩大公共投资,增加基础的建造数量;
2、推行税费改革,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
3、提高社会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促进市场内的消费需求;
4、发挥财政作用,增加补助规模,拉进贫富差距。
通过积极财政政策扩大投资,首先是财政直接投资。通过对公共平台的直接投资,为各类投资提供公共服务。例如新基建,将资金用于新技术开发以及其他的市场投资主体不愿意投入或投入易引发垄断等妨碍市场秩序行为的领域。
其次是传统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兼顾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也有利于扩大投资。尤其是围绕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加快完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保障性租赁住房和职业技术培训,促进城镇流动人口享受市民化待遇,缩小不同群体在教育、健康保障、社会保障、人力资本和就业机会方面的差异的相关产业是值得重点关注的。
第三还表现在促进民间投资上,体现的是财政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例如,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和社会合作,以及减租减息、减税降费等等,这是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能促就业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
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增加就业数量,提高个人收入,促进消费市场的发展。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增加企业的活力,企业在有更多资金支持后,将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而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也会增加对用工需求。对就业需求的增加,企业员工的收入会增加,员工口袋里的钱越多,消费欲望越强,就会把更多的钱用在消费上,能够提振消费市场。
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利于基建产业的发展。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为市场注入更多的资金,其中一部分资金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行业,财政资金投入将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发展,对投资者而言,在该领域投资将有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