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1年第三季度例会。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二季度例会,本次例会新增“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表述。
具体如下:
1、会议表示:支持银行补充资本,提高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解读:
为什么这样提?
第一是因为银行资本金增多可以让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可以贷款,而且补充资本具有资金放大效应,以现在的存款准备金率12%计算,补充1元钱的银行资本可以让银行多放贷8元以上,资金放大的情况下,银行才有钱有动力为市场提供更多信贷支持。
第二是因为去年和今年我们为了经济的正常运转和摆脱YQ影响,让银行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说明白一些就是本来银行认为有风险的不愿贷的款银行贷了出去。
但这部分未来收回时很可能形成坏账,而现在银行的负债率普通高于90%以上,坏账率如果上去,侵蚀利润后会直接降低银行的净资产,即银行的资本金,
现在提支持银行补充资本,本质也是一种未雨绸缪,银行资本提高后,即便未来真的有大量坏账风险,也不至于让银行资不抵债,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对经济和银行的信心会指数级降低,酿成金融信任危机,
所以,现在在风险未发酵前提前补充资本金,本质就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只有这样,银行才有底气将贷款给企业去服务实体经济。
2、会议说到: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优化存款利率监管,继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
解读:终极的导向就是降息,这也是经济规模扩大后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必然路径,
第一是为了降低企业的财务费用支出,降低企业的经营压力与成本;
第二经济规模扩大必然伴随着政府财政赤字的扩张,降息也可以降低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比如原来政府负债100个亿,利率3%的话,政府一年要还利息3个亿,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负债扩大到200亿,但利率降到1%,政府的利息支出反而只有2个亿,反而比之前还有所降低,这就是降息的双重好处。
3、会议指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
解读:这还是之前说的,让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别脱实向虚搞钱生钱的把戏,因为中国想共同富裕,想促销费,想稳就业,本质都要靠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
所以又特意提了一句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
而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本质是让企业能够着眼长期发展,不受短期资金制约,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安心搞技术,搞研发,提高产品竞争力,这又与国家直接提到的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对应,没有好的机制,企业在短期博弈中只会内卷,又谈何发展专精特新。
4、会议指出:有序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解读:这又和最近各地的限电限产联系了起来,限电的根本在于中国现在的能耗大部分还是依赖于煤电,想完成碳达峰、碳中和本质是要限制煤电的扩产的,
但中国经济是向上的,需求是增加的,能源的缺口靠谁来补充,只能是水电、光电、和风电,所以才要在金融上提出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本质是靠资本的力量快速发展新能源,能够顶替能源供应不足的缺口。
5、会议表示: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解读:新闻越短,信息越大,这是最近两年央行第一次提出这样的说法,从中央的政策看,对于措辞一向是谨慎再谨慎,措辞再措辞,很多大的政策改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慢慢放风,
央行此次就属于放风者的角色,相信后续,更高层的会议应该还会对房地产有新的政策意见表态。
而且,说实话,现在的房地产销售真的太低迷了,中央本身的意图只是稳房产,不是要将房产一棒打死,
而且,在哪个国家,谁也无法否定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房地产上游牵扯钢铁、水泥、工程机械、各种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中游包括建设、装饰,下游包括家电、装修、家居等等产业链,
房地产产业链每年带动的GDP几十万亿,就业人群百万千万计,这是单独其他行业无法做到的,所以,在现在房地产信心极度低迷的情况下,央行提出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对政策过紧的适度放松调节前兆。
至于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是关乎民生,说白了就是保交房,这关乎无数家庭一辈子的积蓄和财富,重中之重,不容有失。
6、会议指出,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要加强国内外经济形势边际变化的研判分析,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防范外部冲击,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解读:这其实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与措施
判断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所以要适当宽松,要精准施策。
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指的是不能大水漫灌,政策要从长远考量,不在像之前那样大起大落,按起葫芦起了瓢,经济减缓就大放水,搞的后面产能过剩,经济过热,又急忙去杠杆,又造成企业受创严重,现在是是平稳长远着眼调节,追求润物细无声。
要加强国内外经济形势边际变化的研判分析,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防范外部冲击
实际是对国外特别是美联储放水和后期收缩货币、加息等政策提前做出防备,防止对国内经济冲击太大,之前写过中国的对策,就不多说了。
7、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解读:与刚刚聊到的不大水漫灌一个意思,比如现在我国GDP正常增速6%左右,那么M2与社融增速与GDP增速基本匹配,那就增长也不能高出6%太多,6%-8%左右就是适当的,再高就有通货膨胀的压力,大家就别想着放大水了。
8、会议表示: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解读:实质是控制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和个别行业与企业的负债规模,因为去年我们的宏观杠杆率已经达到了270%,已经位居世界前列,防止出现债务信用风险已经成为中国控风险的主要导向。
9、会议表示: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进一步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等措施的牵引带动作用,
用好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增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落实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延期工作,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解读:和之前解读支持民营企业的意义相同,本质还是让银行去发挥本职功能,支持实体经济,支持中小企业。
会议强调,要灵活精准实施货币政策,加强与财政、产业、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统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防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结:央行说了这么多,其实质还是为了经济大局考虑,让中国经济既不过冷也不过热,将风险防控到前期,控制杠杆与货币发行,行业(着重提了房地产)能够健康发展,而不是矫枉过正,在保增长与控通胀之间找到平衡,最终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