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给大家说过,如果市场上有一批基金进行了限购或者限大额的公告,可能就意味着有不少基金经理不看好接下来的市场。
因为一个基金经理的任务就是把基民的钱投出去,让他们的钱能够保值增值,如果基金经理发现现在市场上没啥好买的,或者想买的资产都太贵了,估值太高了没法下手的话,他就会选择“关门谢客”,暂时不收基民的申购款了。
偶尔一两个还好,但如果有一大批基金经理都这么干,那可能真的就意味着现场市场到了泡沫比较大的时候了。
截止到昨天,7月份以来已经有115只基金暂停了申购或者大额申购,这让人想起了年初的时候那波暂停潮。
当时不少明星基金经理都把自己的基金给限大额了,包括张坤、朱少醒等。
那现在又有一批基金限大额了,难道行情又到顶了?
倒也还真不一定,因为这115只并不全是股票型的,其中有16只灵活配置,9只偏股混合,5只普通股票型,还有一只商品型,加起来31只,还不到1/3。
而且,如果仔细看看这几只,会发现里面有不少小规模基金,譬如2021年半年度业绩冠军的“金鹰民族新兴”,规模只有1.12亿。
话说,规模这么小,为啥还限制申购,多收点申购款把规模做上去收管理费他不香吗?
其实这里面也有基金公司的另一个小算盘在,如果不限制规模,而这个时候有大笔资金进来的话,基金经理没法及时把钱投到股票上,就只能先以现金的形式拿着,这样就会降低基金的收益率。
作为半年度冠军,大家最近对它的关注度肯定是高的,这种情况下,进来大额资金不是没有可能。
而大额资金一旦进来,就会降低基金的收益率,这一方面损害了现有基民的收益率,也让后面的人觉得,其实这基金跑得并不快,也不过如此。
这样一来,基金公司大力曝光半年度冠军的效果就会打折扣,所以在拿到冠军后,维持一段时间的限大额也是对营销有利的。
所以虽然最近有不少基金限大额,情况跟今年过年前还是不一样的,大部分是为了锁收益率,不用太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