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德勤发布最新一期《聚焦亚洲》系列报告,剖析亚太地区经济体来年的前景展望。报告指出,未来12个月,大型经济体推出强有力的财政刺激政策,疫苗接种率有所提高,经济韧性增强,因此经济复苏的势头将超出预期。在同日召开的报告发布会上,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许思涛表示,通胀压力正在上升,但不至于引发市场混乱,但是与经济复苏相伴的还有其他风险值得警惕。外部账户恶化和资产价格过热可能干扰金融市场。
报告指出,有三大主题将于未来12个月成为焦点:一是大型经济体推出强有力的财政刺激政策,疫苗接种率有所提高,经济韧性增强,因此经济复苏的势头将超出预期。二是下行风险仍然存在。新一波疫情、变种病毒出现以及金融市场可能发生波动。三是企业和市场关注的重点应该转移到塑造后疫情时代的经济格局,思考如何“重建得更好”
许思涛表示,中国和韩国两大出口国的数据显示,全球需求展现出了超预期的强力反弹势头,并不只是因为去年新冠疫情导致的低基数。OECD综合领先指标向来是预测未来经济活动的可靠指标,而该指标也正在全面好转,预示着经济复苏的步伐将会持续。
报告提到,一系列正面因素都对经济复苏持续强于预期提供着支持,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大众已经适应了疫情下的新常态、货币和财政政策继续为经济提供大力支持、疫苗接种正在步入正轨、科技行业踏入上升周期。
尽管如此,报告指出,各地政府必需对经济前景构成威胁的因素保持关注,并通过合理的政策措施减缓风险,包括避免过早撤出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继续鼓励市民接种疫苗、支持新疫苗和药物研发以应对疫情。
在许思涛看来,通胀压力正在上升,但不至于引发市场混乱,但是与经济复苏相伴的还有其他风险值得警惕。外部账户恶化和资产价格过热也可能干扰金融市场,或促使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采取紧缩政策。央行需要谨慎调整政策措施,以管理金融市场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新冠疫情唤醒社会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然而,据德勤近期调查发现,亚洲地区大部分企业表示由于难以量化其可持续发展目标所产生的影响,他们采取的措施普遍不够大胆,难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许思涛认为,政府需要提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立教育体系,资助技术研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创业支持等。政府执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确保经济能够有能力适应挑战,同时企业也要积极应对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