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竞发,香江争流。上周,7只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密集发布,有两只ETF募集期仅一日!到本周一,已有4只结束募集,到本周五,这7只ETF将全部结束募集。
有粉丝朋友在后台提问,恒生科技这个指数和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在名字上太接近了,想了解一下这两个指数究竟有什么区别。
本篇,老娘舅就和大家聊聊恒生科技指数和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的区别。
指数间最大的不同就是所选成分股的不同。根据官方资料,恒生互联网所选成分股均为主要经营资讯科技业务的香港上市公司,目前成分股44只;而恒生科技则是选择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当下成分股31只。就成分股数量来说,恒生互联网要多很多,样本量更大。
按照恒生一级行业分类,恒生互联网的成分股100%属于资讯科技业,而恒生科技的同一占比为91.6%。在成分股的行业选择上,恒生科技指数选择范围相对广一些。
看细分行业,按照恒生三级行业分类,这两大指数中电子商贸及互联网服务占比都超过73%,软件开发、电讯设备都分列第二、第三。
前三行业选择一样,但二者仍有区别。恒生互联网的所有成分股都与互联网上中下游产业相连,既“包办”了硬件,又囊括了软件,还包含了各类顾问服务,“互联网”基因明显更浓。
而恒生科技指数选取成分股的原则就三点。1,市值要大;2,与科技高度相关;3,每年要舍得花钱进行科技研发。所以选择范围更广,也能从广告、保险、出版、旅游这些板块中抓些“壮丁”。
从具体成分股看来,这两只指数前10大权重股中8只一样,都是熟悉的面孔,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科技,作为行业标杆的腾讯、阿里、美团、小米都位列其中。恒生科技指数目前31只成分股,有20只同样被恒生互联网纳入。成分股相似度如此之高,难怪大家会有“二者是亲兄弟”的感觉。
总结下,恒生互联网行业更集中,成分股权重也更高,主打我国在港上市的互联网龙头。恒生科技指数行业选择更广泛,成分股权重较低一点,可以一键打包港股科技龙头。
虽说二者的区别已经在名字中得到体现,可真要投资者来选,该如何选择呢?
恒生科技指数发布于去年7月27日,基期为2014年底,至今涨幅152.18%,最大回撤47.92%。
恒生互联网比恒生科技早差不多5年发布,基期为2010年3月5日,至今涨幅50.5%,最大回撤-42.88%。
从业绩上来看,恒生科技指数向上动力更足,但回撤也会略大,适合更激进的投资者。今年以来,恒生科技指数回撤10.21%,当下市盈率百分位为56%,“价格”处在历史中间位置,可以进场也可采取适当观望。
而恒生互联网比较适合只想布局互联网巨头的投资者。互联网领域强者恒强,该指数互联网基因很纯粹,个股权重最高10%,能聚焦互联网龙头,把握互联网发展红利。但最近10年该指数涨幅仅为50%,实在对不起“互联网黄金10年”的表现。投资该指数最好能有一定的止盈能力。
当下恒生互联网市盈率39.9,市盈率历史百分位为51%,估值比恒生科技略便宜点。
囊括国内互联网龙头的指数还有中国互联网50指数,简称中概互联。与前面两兄弟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指数能覆盖仅在美国上市的国内互联网企业。
总的来说,三个指数在成分股的选择上有一定相似度,但整体的侧重点上又有所不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最符合自己意愿的投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