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比叶飞揭露有关上市公司串通基金以及券商资管计划操纵股价的犯罪行为更吸引眼球了,这个事情刷爆了财经圈。股民终于知道自己是怎么被割韭菜的了。
整个事情的过程很简单。上市公司的股东出于各种目的要找盘方来接盘,比如拉高股价、规避减持新规的限制等,操盘方获得利息,或者是超额收益的分成。叶飞属于中间人,收一点介绍费。以往都是拉高股价后,接盘方也顺利出货了,皆大欢喜,被割的只有散户。但在操作中源家居这个股票时,出了问题,接盘方接了货后,股价将近跌停,接盘方被迫止损。但该付给接盘人的酬劳还是要付,这个时候上市公司却赖账了,搞得叶飞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叶飞一怒之下,把桌子掀了,揭开了这个利益链条。
在叶飞微博实名举报炸锅后,证监会已经明确表态要“一查到底”。周末证监会又要加班了。
其实,这样的利益链条基本上是资本市场公开的秘密,大家心照不宣,但没有人会说出来。
以前大家把叶飞的手法叫市值管理,其实就是坐庄的体面的叫法。本质就是上市公司或大股东与庄家勾结,利用内部信息,做高股价,从中获利。2018年去杠杆时,很多基金都爆仓了,大部分都是这种市值管理的参与方。只是没想到,三年过去了,那一波惨痛的教训依然历历在目,但市场还是这么猖獗。
正常的市值管理,大概是机构给上市公司出谋划策,引入战略投资者,寻找并购标的,提升公司的技术含量,以达到提升估值,市值增加的多赢格局,比如像格力、美的那样。只是现在很多的市值管理都变了味。
很多人都把叶飞叫做“吹哨人”。不管叶飞的目的是什么,但至少起到了净化市场的作用。未来所有的上市公司在对待市值管理以及这些个中介时会心生怀疑,以后市场或许会干净一点点。
这个周末,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彻夜无眠。建议证监会给叶飞请几个保镖,保护一下他的人生安全。
对于散户,能从叶飞事件中学到哪些东西呢?
1、没必要把这件事情看得太重。期待中国股票圈从此就干干净净,这种想法太天真了。
金融和娱乐圈很像,十几年前,一个叫张钰的十八线演员爆了行业潜规则,结果呢?净化了娱乐圈了吗?张钰早就默默无名了,那些个大导演,该干嘛干嘛,该睡睡,该玩玩。演艺圈逃税漏税、阴阳合同,依然屡见不鲜。
不要大惊小怪,不要期望过高。
2、对大盘影响不大。
今天上午还有一个朋友问我叶飞事件会不会对大盘有影响。我觉得这个事情不会影响未来大盘的走势。叶飞牵扯的基本都是小票,优质的大公司他也玩不动,大蓝筹也不需要做这种档次的市值管理,做好业绩就可以了。就像世界格局,几个小国家,比如中东,打来打去,对世界格局几乎起不了什么影响,顶多影响一下油价。但如果中美俄打起来就会惊天动地。所以周一受影响的那些个小票哪怕跌停也无所谓,不影响大盘,更不影响长期表现。但茅台、招行等大蓝筹不能乱跌。
3、选基金公司,首先要注重基金公司的合规经营。
叶飞事件肯定也会牵扯出一大堆参与接盘、损公肥私的公募、私募和券商资管计划。其实一般来说,公募基金和管理严格的私募、券商资管计划不太可能参与这些个破事,因为叶飞搞的都是一些小票,规模在100亿以下。大资金一般都不怎么碰这些小票,原因很简单,盘子太小了,不利于大资金进出。不知道是哪些基金的合规做得这么差。期待证监会的调查结果,不管这些公司是谁,到时把他们的所有产品拉黑。
以后选基金公司,首先要选注重合规、资质正规、信誉较好的头部基金公司,这是最重要的一条,不要只看短期业绩。叶飞本尊还当过某年私募基金的业绩冠军呢。
4、坚持正确的投资方式。
前几天一个朋友对我说,中国股市的核心资产不是茅台、比亚迪、隆基股份,而是散户。刚开始我只是当段子听,现在真的是信了。
今年市场不好,散户进场意愿弱,而且散户通过基金来进入股票市场的比例越来越高。所以以往叶飞他们以往好使的这些伎俩开始行不通了,股市也开始内卷。
连庄家都赚不到钱了,散户凭啥觉得自己能从股市里赚到钱呢?
对于散户来说,散户处于信息最底层,能做的就是坚持正确的投资方式,把钱交给靠谱的机构。
对于现在还积极献身股票事业的散户们,不要碰妖股、垃圾股。A股这几年港股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投资绩优股和权重股,很多没有业绩、靠题材炒作的小股票最终会沦为仙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