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餐饮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我的产品比别人好,服务也不错,营销活动也没落下,为什么生意就是起不来呢?
其实,90%的餐饮人都忽略了一个细节:门头!
店小二发现一个规律:生意好的餐厅,门头聚客;生意不好的餐厅,门头拒客。
那么,什么是“聚客门头”和“拒客门头”?店小二经过实地拍摄考察并分析后,发现了几条“门头规律”。
(声明:反面案例拍摄无恶意,仅供大家交流和避免踩雷,敬请谅解!)
餐厅6种拒客门头,你中招了没?
1、店名用英文
我敢说,路过5次顾客也难记住这一长溜的英文字母。估计这家店是为了彰显品牌来自日本,故意为之。
但是,门头是向顾客传递“我是谁、我是卖什么的”第一渠道,这个功能丧失,再有国际范,也失去了价值。
当然,也不是所有品牌都不能用英文,但当我们不是麦当劳这种人尽皆知大牌时,让顾客看“懂”,更有效。
结论
在中国开店,最好还是用中国人看得懂的文字。
2、店名看三遍才能懂
有的餐厅眼花缭乱的门头装饰,品牌名更是考验认字能力,有的需要读三四遍,才能看懂店名叫什么。
再看巴奴这家把品牌传播用到行业最高水平的品牌,用最简洁的字体、最大的字号、最抢眼的黄色,直接掠夺你的眼球。
结论
门头上的店名,顾客瞟一眼就能认出,就是直接省了广告费。
3、门头大,店名小
图片中绿色门头的这家店,门头不算小,可是店名太小,稍微离远一点就看不清。这不是白白浪费广告位吗?
在同样的距离下,谁家更容易被看到,谁的进店机会就更多。
结论
情况允许范围内,字体尽量大大大!
4、需要查字典才认识
这是我们在大连拍到的餐厅店名,当时特意问了店家:这仨字咋读?
店里员工认真“教”我们发音,但,到现在也没能记住。
请问——故意制造传播困难的名字,得增加多大宣传成本?
龙飞凤舞的书法字体,看半天认不出店名到底是啥,繁体字也是一大忌。
结论
幼儿园小朋友一眼就能认出的字体,才是好字体。
5、风格和产品完全不符
有个老板做重庆火锅,一个做地道重庆火锅的品牌,把门头设计成小清新的蒂芙尼蓝色。
从外观看过去,像极了甜品店、蛋糕店,和“重庆火锅”完全不符。
后来只是把门头改回原来的传统店面的样子,在其他什么都没变的情况下,营业额直接增长了15%。
6、门头大花脸,什么都想表达
这也是店小二在购物中心拍到的餐厅门头,“菌汤、猪肚鸡、酸汤鱼、重庆辣”——门头信息传递过多,想一网打尽各类顾客。
其实,什么都有,在顾客心中就是“什么都不专业”。
结论
门头传达也要聚焦。
这才是好门头
1、品牌、品类鲜明
顾客一看就知道你是干啥的。华莱士的门头品牌、品类鲜明,顾客不入店就能知道卖什么。
2、色彩鲜明
在一众门面中跳出来。喜家德门店的红色总是在一众餐饮门头中最先跳出来。
3、最大限度传递价值
老乡鸡的门头,左边是老乡鸡原料展示台,将农夫山泉水、李锦记酱油等大品牌展示出来为自己赋能。
中间是一台电视显示器,不断播放原产地食材视频;右边是整店菜单。堪称中国餐饮行业快餐门头典范。
4、把厨房搬出来
天鲜下凡为了把“现卤、热卤”概念做足做透,直接将铜锅搬到门前,这一举动直接增加产品价值感。
5、把明档搬出来
费大厨直接在门头开了一个“土猪肉铺”,把爆款菜“辣椒炒肉”的食材展示地淋漓尽致。
6、灯光越暖越好
人都是好“色”动物,这家店的灯光远远望去“暖烘烘”,科学证明:温暖的灯光可以让动物乃至人群聚焦。
7、用好每一寸土地做传播
这是商场人气品牌——坛宗剁椒鱼头的门头,整个门头的文字、视频、海报都很多,但多而不散。
全部围绕爆款产品“剁椒鱼头”,有机组合、利用好每一寸土地对产品进行立体宣传。
8、地面、楼梯全部用足
下面这家店的做法异曲同工(尽管有点LOW)。入口、楼梯都贴满欢迎语,一副敞开大门欢迎你进入的热情感扑面而来。
9、招牌产品挂出来
顾客一眼知道点什么。这是鹅夫人的门头,门口巨幅海报留给招牌,产品旁边的明档也不忘价值传递:只卖30分钟内新鲜现烤烧鹅。
10、多渠道、多点位信息触达
九锅一堂,为了传达更多价值和购买理由,在门头设计触达消费者方面可谓做到了极致:
门头两侧安装大面积显示屏,循环播放:九锅一堂 重庆人天天爱吃的家常菜馆、九锅一堂招牌爆款菜、九锅一堂的好食材。
这一大面积显示屏,把固定内容变成了随时可变内容,为自己赢得免费广告位。
11、360度可见
如果你的门头有多个立面,那就尽情把所有立面用到极致,争取360度都让顾客看到你。
店之家小结
1.门头就是企业战略。
是消费者的视觉注意力的争夺战,是消费者一秒钟的购买理由。
2.门头就是品牌。
是餐厅获取消费者信任的第一触点,是企业上下一心的金字招牌。
3.门头就是营销流量的第一入口。
是企业24小时的无声销售员。
餐饮人,都应重视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