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段谢老师昨天在朋友圈发的内容:
“上天并不会因为错过某次机会而惩罚你,甚至一次又一次错过机会也不会得到任何惩罚;但是,不谨慎的投资行为,哪怕只有一次,都极有可能让你付出血的代价。”
有个共同的朋友看到了,问我谢老师这段儿是什么意思。
这其实是一段有关于投资哲学的描述,关于如何看待所谓的“机会”。我认为很有价值,跟大家剖析一下。
第一,字面意思
如果你看不懂的投资就不要做,哪怕是会“错过机会”。错过机会上天不会惩罚你。比如说我没买到特斯拉,我没买到比特币,我没买到bilibili,没买到拼多多,那上天也不会惩罚我。
但是如果我不谨慎,不想错过机会,不想错过可能的暴涨收益,那早晚就会付出代价,甚至是这么干一次就报应了。
第二,后见之明
后见之明是一种心理偏误,比如你回忆:一年前在自己面前摆着ABCD四种投资机会,考虑再三决定选择A和B。
一年过后的今天,你发现C和D的收益明显高于A和B,甚至高了一倍以上,你非常后悔,觉得自己错过了机会。
明明有机会的!我明明看准了!
这其实是后见之明——回忆出现了问题。其实,当初不仅仅有ABCD,还有EFGHIJLMNOPQRST一大堆。每天都能临时起意关注这个和那个。。。这里面有涨的好的,也有很惨的。只不过现在是看到了C和D涨得好,就调用了C和D的那段回忆。
像什么“当年我和跟人聊过特斯拉呢”,什么“早说了要买房吧”,别太当真。这种人也看过乐视网康美康得新,也曾为梦想反复窒息过。
千万不能因为一年后的涨跌幅度去评价当初的观点。换一种情况如果C和D一年过去的涨幅不如A和B,那能证明什么?最大的可能是,想不起来曾经惦记过C和D,或者想起来了,暗暗高兴,幸亏我当初选择没买!我多明智。
???很开心吗?
“对比”方式有问题,应是屏蔽收益去看交易,而不是带着收益去看,带着收益对比,总会得出“涨的高的就是好的”这种简单粗暴没营养的观点。
巴老爷子就不用股价涨多涨少评价之前选择正确或错误,他用的是类似净资产这样的指标。他关心自己买的公司净资产是否有增长,关心公司是否在创造更多价值,至于说股价多少,收益率高低,那些不重要。
第三,这说的就是能力圈原则
能力圈原则的关键问题是怎么区分是不是在能力圈里。
所谓“错过机会”是一个非常难以发生的事,大部分时候我们不知道是不是机会,没资格谈“错过”。
而不是明明知道,故意错过。有病么?
你真的是看到个机会,然后不去做吗?有人说“手头没钱”,这个机会就放弃了。或者自己忘了,被什么事耽误了。这些都是理由,我认为应该理解成:这个机会还是看不准,对你来说仍然不是机会。
我们不能按照当下的认知去思考过去的自己所做的事,那样会让自己越来越痛苦。也不要把“机会”的定义无限扩展,好像自己能经常看到机会似的。天天喊着错过了错过了,无非是想有个机器猫的时间穿梭机,真回到过去出门第一件事也是买彩票。
建议大家别轻易说“错过机会”,我就觉得很可笑,哪儿那么多机会。这不是往自己脸上贴金么。把“错过机会”改为“能力不足”,更符合绝大部分的现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