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事萍辞职了,本以为她是找到更好的去处了。私下闲聊却发现,她是觉得在公司工作久了薪资福利却不见涨才提出辞职的。
本以为领导会涨薪挽留,不料却成了裸辞,言谈中透露出失望和焦虑:对经济状况和未来职业发展的焦虑。
那么作为没钱没背景的打工人,萍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的教训,我们又该怎样避免出现类似的状况呢?
一、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生活中有一个怪像:很多人明明想要钱,却觉得谈钱可耻。
萍本来只是想涨工资,却羞于谈钱,采取了辞职的方式来试探领导的反应,没料到公司很快安排了接替人员,真的失业了。
人数占比只有3%的犹太人,掌握着美国70%的财富,在他们的文化里,孩子从小就接受关于金钱的教育。
对于他们来说,金钱只是为他们所用的工具,谈钱并不可耻,用合法方式去追求金钱,更是合情合理。
要知道:大胆谈钱,努力搞钱是成年人对生活最基本的尊重!
二、认清自我,忌盲目跳槽
萍一直在公司从事文员工作,去年才换了房欠着债,如今裸辞必定影响家庭收入,仅靠老公一人养两个娃,家里的生活肯定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30+的年龄,职业竞争力也不强,选择也越来越少。
很多人都像萍一样择业毫无规划,工作后又眼高手低,总觉得怀才不遇,频繁跳槽。
多年以后热血青年变成上有老下有小的油腻大叔,此时一旦失业,家庭的现金流就面临断裂的风险。
所以,在选择一个行业或跳槽前,一定要认清自身优势,在适合的行业深耕细作,让自己努力的方向与你期待的结果相匹配。
三、时代抛弃你,连招呼都不会打
去年疫情公司业务受到较大影响,复工后也进行了一次部门合并和人员调整。我曾经建议萍尝试一下转岗财务或者跟我一起卖水果、写文、理财,她都以没时间、钱太少、学不会为由拒绝了。
如今她的岗位轻易被替代,学历低又没有年龄优势,待业期间的焦虑不可避免,说起来她输就输在对未来趋势的看法上:看不见—看不起—来不及。
从淘宝、微商、社区团购、自媒体写作、短视频等等这些低成本的搞钱方法无论哪一个入手早并坚持做我相信这个时候一定有了成果。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你一定要明白“变化是常态”,一定要时刻准备着:不断学习、精进、提升自己的能力;发现并捕捉红利的机会;找寻新的方向和目标,努力靠近它;
四、合理规划,应对风险
萍跟老公有两个孩子,但一直都是公公婆婆承担养娃的责任和开支,去年换房,公公又生病,家庭的开销一下子压到了她和老公身上。
老公做着小辅警却买十几万的私家车,每月工资月月光,根本不考虑攒钱,不断利用某呗、信用卡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和欲望,从而陷入一直缺钱的窘境。
她经常抱怨如果原生家庭再富有一点、老公赚钱能力再强一点就不会过得这么辛苦。却从没想过今天的局面都是因为没有规划,不懂未雨绸缪造成的。
我从学习理财开始了解了各种理财工具,从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理财策略。
很多人觉得没钱的时候理财并没有必要其实基金定投10元、100元都可以随时开始,积少成多的道理谁都懂却没有人认为他值得操作。
而我这几年在基金定投的过程中获得了不小的收益,不管是孩子教育金还是加薪计划,未来养老金的定投计划,还是各种潇洒金的积累,以便遭遇突发情况可以从容面对。
一直觉得适度的焦虑是有益处的,可以让我们保持向上竞争的动力。
只要我们把握好焦虑的“量”,制定积极的目标,进行合理的财务规划,养成持续学习进步的习惯,提高家庭应对风险和变故的能力,就能让未来少一点焦虑,多一点动力,心无旁骛地甩开袖子,迈开步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