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选址总算完成了,节点就是和房东签租房合同。那天和房东见了个面,房东接触下来挺不错的,在见面之前谈合同条款的时候,就能感觉出来,这个人是通情达理的人。所谓同情达理,就是不会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别人的合理需求。他认为的不合理需求也会指出来,说出他自己的看法。大家都讲道理的人,一来二去,即使有分歧的地方,也一般可以达成一致。
比如我们在店铺在转让转租的条款上有分歧,转让可以,但是不能转租。这个我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有些房东不想跟二房东打交道,会遇到很多问题。别人是产权所有者,这点需要得到尊重。
还比如,我们在合同期限和房租涨幅上也有一些分歧。我想签5年,房租每年涨5%,但是房东想签3年。理由是这个铺子的房租本来就比隔壁的低一些,如果一直这个涨幅,那就太吃亏了。我也把我的担心告诉他,如果这样的话,担心她3年后合同到期大幅的涨租,那到时就被动了。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如果此时谁都不让步,就谈不成了。后来我决定,合同还是签5年,房租后面一年的涨幅由5%,提高到8%。相对于房租的涨幅,我更关心能不能在这里长期做。而且,这样做,起码把5年的房租锁定了,把不确定的事情变得更加确定。房租因为基数低,涨幅提高点也可以接受。
这里有个技巧要注意,当时我们在微信里并没有谈妥这个事,而是约着见面聊。为什么一定要见面聊?因为微信里说事情和见面说事情是两码事,尤其是重要的事情。两个人见面以后,看到了一个人的长相,眼神有接触,感受到了一个人的素质,甚至可以觉察出一个人的人品,是否值得信赖等等;交流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说事情,也是感情的交流,互信建立的过程。很多事情,在微信里或者电话里难以进行下去,见个面聊也许就解决了。
签完合同本来以为没啥事了,但是百密一疏,后面发现铺子还是有些不满意的地方。
第二天我们就叫了装修老板去看铺子量尺寸,为了让设计师有感觉,也让包工头把设计师也叫过来看看现场。看着看着发现这个店铺的结构很很大问题,在店铺的中间靠后位置,居然有个承重柱子,我本来是打算这里放个楼梯上二楼的,有了这个柱子就没法做了。为什么看铺子时没看出来呢?因为原店家还在,放了很多东西,有些地方还锁着,并不方便看。即使能看,也未必看得出来,这个需要有装修工程方面的经验的人容易有这个意识。
还有就是电的问题,师傅一看电箱,觉得配电可能不够。这可不是小事,如果电不够,就会老跳闸,甚至引起电路着火,要重新弄,是个大工程,店里还要面临停业。只能要求物业增加配电,但是有些物业可能要费用,费用可能还不低。装修的老板说他的一个客户就出现过这个问题,增加配电花了2万多块。后来我们问物业怎么解决,物业说可以免费增加配电才算松了一口气。
所以,各位在看铺子时,你要想象着自己不仅是商业调研人员,看这个店能不能做起来,也是建筑工程师或者水电工,看看硬件能否达到要求,每个角色的视角是不一样的,这样考虑问题会更加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