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春招时节,整个餐饮行业又开始高呼:“招人难”。确实,最近国家人社部发布了去年四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榜,其中餐饮服务人员成功斩获第五名,环比又上升了3名。其中境况,怎一个惨字了得!
自从人社部2019年开始发布“最缺工”职业排行榜以来,餐饮服务人员进入TOP10后就再也没下过榜,成为了最缺工“王中王”。
而作为餐饮分支的新茶饮行业的“用工难”问题,也是各有各的难处,其中一种说法很典型:有人说茶饮行业是吃青春饭,做到25岁就要转行。
涨薪、广告、拉新人奖
元宵节后,“蜜城之恋”人事部终于不负众望,招上三名新员工。该品牌总经理无奈地说,春节以来,他们一直存在用工难问题。市里去年薪水2800就能招到人,今年3000+才行,下面县里的门店今年已经提升到2800,并且包吃。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茶饮品牌招聘依然是靠在门店贴广告,老员工引荐新员工有奖和在58同城、BOSS网、前程无忧等网上平台发布招聘消息等办法解决招工问题。除专业线上平台有一定作用外,其他渠道效果都一般般。
“拉人有奖”是在茶饮业普遍采用的招聘手段,老员工带来新员工并工作满三个月,老员工有100-300元奖励。这招虽好,却也面临离职时同时出走的境况,令茶饮品牌苦不堪言。
跳槽是因为发展空间有限
“招人难”的奶茶店几乎都伴生“留人难”的问题。
要说到茶饮行业用工难的原因,一是服务业这类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和岗位的供求短缺,茶饮行业发展迅速,岗位需求量大。二是茶饮员工薪酬待遇低,受年龄限制,岗位技术含量低,缺少职业晋升通道,发展空间有限等等。
在上海某茶饮品牌工作的员工“叶子”每月到手工资为5000元左右,公司包食宿,这个待遇基本能满足她在上海的生活所需。但“叶子”对服务员的工作已经开始厌倦。
“叶子”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没有什么盼头。门店的管理混乱,对员工缺乏激励和培训,人员流动率很高。“叶子”目前正在考虑通过考大学来改变自己的现状。
28岁的小何在北京一茶饮品牌工作快5年了,但近来也打算辞职回老家创业。
“房租把工资扣下一半,不能入户,孩子不能享受当地教育。办理各种证件有的只能回老家办理,双方父母老了需要有人照顾,一大堆解决不了的问题。”小何觉得,无法融入当地是他离职的主要原因。
除了招人难问题以外,留人难亦是行业痛点,有些茶饮门店的人员流动率高达200%。
一边是大量劳动力到处找事做,一边是企业为招不到人急得嗷嗷叫。劳资双方明明都有对方需要的资源,为什么都get不到对方的痛点。
“留人难”的成本更高
茶饮企业都面临“招人难”和“留人难”的问题,其实是需要两个系统来处理的。
让招进来的员工融入企业的团队中是企业留人的重要步骤,餐饮服务业员工一个月的离职率达30%,三个月离职率达70%。
据国外某一知名咨询机构的计算,一个餐饮店员工的离职会引起大约3个员工产生离职的想法,如果是店长、领班离职会引起4个员工产生离职的想法。
按照这个数据来计算的话,如果一个餐饮店的员工离职率为10%,那么就会有30%的员工在偷偷计划寻找新工作;如果餐饮店离职率为20%,那么就有60%的员工在偷偷计划找寻新工作。
很多餐饮店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屈指可数,在海底捞门店,这样的员工也不到40%。
人才难留才是企业最大成本。未来新茶饮业竞争最后就是人才竞争,专业人才的竞争。
“招人难”、“留人难”,茶饮行业缺人显然不是个别门店所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共同的难题。留不住员工,无非就两个原因:钱没给到位;心受委屈了。
既然明白了原因,那我们茶饮企业是否应该对症下药?在工资给到位的同时,健全晋升机制,加强企业人文关怀,让员工看得到前途,感受得到温暖,相信员工也会心里有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