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康波中选对的,看金融资讯选康波财经
贷款攻略 快递双雄的年度大戏:中通破圈向上,顺丰溯流而下
快递双雄的年度大戏:中通破圈向上,顺丰溯流而下

无巧不成书。

几乎在同一天,快递界双雄——顺丰和中通对外公布了2020年度财报。整体来看,中通一如既往的强劲,顺丰则带来了诸多惊喜。

话不多说。在当下愈演愈烈的“快递大战”以及前所未有的大变局背景下,对比两大巨头颇具代表性的年终成绩单,我们又能从中看到什么?

今天,老鬼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01

中通破圈向上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圈子。快递也不例外,甚至更明显。

中国快递江湖的圈子中,广为人知的莫过于“三通一达”四大玩家——系出同源,模式相同,产品相近,成长路径也出奇的一致。

“伯仲难分”好多年,互相之间也明争暗斗好多年。旁观者也好、局中人也罢,时间长了大家心里都有一个期待——谁会率先破圈,打破传统认知再上一层楼?

中通让我们看到这种可能。

稳居“铁王座”多年之后,中通与通达系同阵营的几个对手相比,差距越拉越大,领先优势明显且趋于稳固,“破圈”势在必行。

一是有了底气。

最大的“底气”是其难以撼动的基本盘。我们来拆解一下中通“基本盘”的现状。

1、业务规模再上新台阶

中通业务规模的基本盘优势始于2015年。那一年,中通业务量首次跃居行业第一。五年过去了,中通不但守住了这个基本盘,而且在业务规模方面领先优势还愈加明显——

财报显示,2020年,中通全年业务量达到170亿票,相比2019年全年121亿票而言,仅仅在增量上就已经超过2016年全年45亿票的业务总量。

一年的增量就超过4年前全年的业务总量,这样的增速并不多见。财报同时披露的另外几个数据和预判也很有对比性:

①中通2020年投入重金加大产能建设,资本开支92亿,为未来日均1亿件做准备。

②中通预测2021年的全年包裹量将在229.5-238.0亿件的区间,对应同比增长35%-40%。

③中通是通达系中唯一一家每年都会给出全年业绩指引的公司,这进一步说明公司业绩实现的确定性高于其他通达系公司。

基本盘足够稳,中通未来的潜力和后劲可想而知。

2、成本管控再优化

极致规模效应的背后,是出色的成本管控和产能建设。中通快递集团首席财务官颜惠萍在财报中称:

“加速业务量增长并获取市场份额是我们目前发展阶段中最重要的目标,我们通过将核心快递业务的单票价格下降约20%实现了创纪录的业务量增长,并提升1.3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单票分拣加运输成本下降14.3%,为过去六年里生产效率提升最大的一年,再加上公司管理费用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仍维持在5.6%的稳定水平,使得我们2020年实现调整后净利润人民币46亿元,13.3%的降幅远低于同业竞争对手。”

老鬼想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小看这组数据。对整个行业来说,2020年快递市场竞争加剧,二线快递出清,头部快递分化,盈利能力差异巨大,背后是综合运营效率的差异,中通可以提供低于其他通达系成本线的价格而继续保持盈利。

3、全网士气再添“定心丸”

抛开上述“企业经营角度”不谈,中通网络修复能力和战斗力,是最让老鬼钦佩的地方。

此次财报发布会后,赖梅松也表示:

“过去一年里,我们和网络合作伙伴同舟共济,保持网络稳定,并克服疫情和激烈价格竞争的不利影响实现了稳健盈利。”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赖梅松对中通组织体系、网络运营以及产能调配的自信绝非盲目。在去年的那场疫情大考中,中通全网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战略调整,并快速给出一系列应对举措,如:率先宣布成立抗疫基金,由集团总部设立1亿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基金,着重保障一线员工健康安全。

特殊时期有特殊担当。难得的是在疫情防控逐渐好转的当下,中通再次给全网奉上定心丸——

3月18日,中通快递携手太平洋产险共同推出“小哥宝-团意险”普惠型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障方案,覆盖中通全网的快递小哥,为每天在路上奔忙的小哥多一份保障。

有态度,有行动。强大的组织动员和落地执行力,就是一线网点和小哥们最可靠的后盾与保障。

二是“势”在必行。

老鬼经常提到一句话:优势再大,也永远打不败趋势。

实际上,中通近两年一直致力于“破圈”。老鬼清楚记得,赖梅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被问及如何看待与顺丰的竞争时,他当时给出的回答是:

“我们互有长、短板。我们的长板是规模最大,短板就是用户的认知好像寄贵的东西会找顺丰,接下来我们要去改变这个认知。”

这恐怕不只是中通的命题。长期以来,现有的消费认知对几大快递的“定位”是非常明确的。比如很多分析师们经常归类的顺丰是商务快递和中高端快递的“王者”;通达百则是电商件和低端快递领域的“统治者”。

为了打破这个认知,去年中通的打法相较于之前会更加多元,不遗余力的投资生态圈,打造生态协同优势——不论是快递+快运的双轮驱动,双网协同;还是“冷链+蓝网+星联”所指向的产层分层;抑或如云仓+商业+传媒+末端门店的场景创新与链路联通,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在破除消费者认知“偏见”这条路上,中通显然已经比别人快走几步。

另外需要关注的是,从今天中通官方发布的2020年财报简图中,这个“细节”说明了一切,也传递出足够清晰的“破圈”思路。

2021年,中通由内向外、由低向高的“破圈”行动,能否开启一个全新的开始?值得期待。

02

顺丰溯流而下

2020年对顺丰来讲,可谓名量双收。同样以顺丰2020年财报的各项业务数据为例:

营收方面,2020年全年,顺丰实现总营业收入1539.87亿元,同比增长37.25%,远高于17.3%的行业增长率。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3.26亿元,同比增长26.39%,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为61.32亿元,同比增长45.74%,实现扣非净利率3.98%,较同期提升0.23个百分点。

业务量方面,2020年,顺丰总体实现快递业务件量81.37亿票,同比增长68.46%,远超行业整体增速的31.2%,市占率提升至9.76%,较上年提升2.15个百分点。

除了快递主业,顺丰在新业务板块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占总营业收入比例进一步提升至28.24%,同比提升2.61个百分点。

回看顺丰去年的“成绩单”,再重新审视顺丰的棋盘,可以发现,顺丰的主业正在发生裂变,溯流(商流)向下“转向”的印记清晰可见。

1、“以高打低”,放下身段

曾几何时,电商件一直是通达系快递的主阵地,引得无数英雄竞折腰,也确实折了不少通达系快递网点的腰。但从前年开始,不少消费者和剁手党发现,“顺丰包邮”的快件越来越多。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顺丰在电商领域的突进。

2019年上半年,在虎视和试水多年的电商件领域,顺丰再次出手——与以往的打法不同,这一次,顺丰直接祭出了价格杀器,以“特惠专配”向电商件主阵地发起猛攻,让业内人刮目相看了。

数据就是最好说明。在价格策略带动下,特惠专配新产品也的确立竿见影:

2020年,顺丰总体实现快递业务件量81.37亿票,同比增长68.46%,远超行业整体增速的31.2%,市占率提升至9.76%,较上年提升2.15个百分点;快递业务票均收入17.77元,同比下降18.99%。

关于顺丰这种放下身段“反其道而行之”的傲骄行为,业内有一句神评流传至今:不怕通达涨价,就怕顺丰降价。因为顺丰只要一降价,电商卖家多大都会主动投奔过去。另外,“精打细算”多年的通达已经没有多少降价空间了,这才是它们最担心和最棘手的事儿。即便顺丰不断降价,去年单票收入同比下降18.99%,相比四通一达,仍然有相当大的活动空间。

由此不难看出,顺丰特惠的强劲表现,不但稳住了市场阵脚,也为筹备已久的分网运行策略打下了足够的基础——丰网应势而生。

这也意味着,在电商件市场尝到甜头的顺丰,已经显现出规模效应。顺丰特惠业务带来的增量,也足够支撑起一张“新网”的运行。可以预见,在运营模式调整、快慢分离优化等一系列举措下,今年顺丰势必会加大在电商市场的拓展力度和特惠专品的扶持,争取更大市场份额。

2、“从上至下”,放低姿态

前两年,顺丰控股进行多方位的突围试错,也曾经引起了很多争议和不解。但是从近年来相关战略布局来看,顺丰正试图通过商流整合物流,再通过物流固防商流。无论是卡位稀缺资源,还是弥补业务短板,都在向下延伸产业链,从而实现真正的无死角的服务。

以同城业务为例:

不管你承认与否,起码在同城业务方面,新业态对传统快递的反噬会越来越明显,力度也会越来越大。可以肯定,随着外延的持续扩大,“万物皆可送”的美团以及日益壮大且获得了资本支持的即时配送和众包物流们(比如达达),接下来与快递的交集也会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中,新势力与老玩家的冲突不可避免。

对快递公司而言,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随着新零售的崛起和演变,商流的形态也在发生改变,由此必然会在物流层面带来深层次,甚至是颠覆性的变革。

正是预感到了这种变化,近年来,顺丰才会不遗余力地布局和强化本地配送,发力即时配送,卡位和抢占新的消费场景。

明白了这个逻辑,你就会理解顺丰在昨晚(3月17日)发布公告,宣布拟对旗下“顺丰同城”增资4.09亿元持股增至66.76%。

顺丰表示,顺丰同城是其在即时物流领域的重要战略布局,本次增资为顺丰同城提供战略性资金支持,有助于加速最后一公里战略的实施。增资完成后,顺丰对顺丰同城的持股比例上升,进一步巩固了控制权,有助于公司获得顺丰同城未来高速成长和运营效率提升所带来的长期收益,也为后续顺丰同城融资等资本运作留出空间。

除此之外,最近才崭露头角和浮出水面的易收发、丰巢驿站等资源整合方面的新尝试、新打法,无一不是盯着正在快速崛起的新商流,并在这个过程中加速下沉。

03

过去两年的市场表现已经印证,龙头企业的领先优势已经很明显且趋于稳固,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决策层,还是执行层,其中也包括基层和一线网点的人,气势都上来了,有条件继续拉大领先优势。

长期来看,随着全网型的快递企业逐渐向“大而全”的平台跨界延伸,整个市场格局可能重新洗牌。未来,头部大公司不再是“市场份额”和“价格”的竞争,反而是产业链,全场景产品甚至综合物流的竞争。 

在这种战略定势中,中通向上破圈、顺丰加速下沉,未来能否开启新的命门,你怎么看?

热门贷款产品
  • 利率低 额度高
  • 3分钟极速到账
  • 灵活借还,按日计息
  • 22周岁-55周岁
  • 信用情况良好
    贷款攻略 更多
    最新资讯
    业绩比较基准与年化收益率区别及投资指南
    资讯
    问答
    ×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康波财经
    值得信赖的贷款资讯平台
    联系方式:kangbocaijingxz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