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节的时候,支付宝口碑发了很多五折券,我还呼朋唤友去囤券,自己当然是啪啪啪买了很多,想着反正不用也能退。这周末就准备去用券,走到半路想起来看看券的使用条件,嘿!全是套路!
买了2张牛排券,1张是30买60代金券,1张是50买100代金券。去用的时候发现,60代金券满100才能用,100代金券要满150才能用,也就相当于100-30和150-50,哪里五折了?明明就是7折!信不信我投诉你们啊!
还买了另一家粤菜馆68买100的代金券,倒是“全场通用”,但就当我准备去吃的时候,发现这个周末不能用???这个周末又不是节日又不是啥好日子,为什么不能用??!!
果然,买家永远没有卖家精!
防套路指南
走的套路多了,其实我也没那么容易“迷路”了,有几点防套路心得,给大家分享下。
给自己买份“后悔药”
上面几张券是没多大用处了,好在都支持“随时退”和“过期退”。前者指随时能原价退款,后者指有效期到期后可以自动退款。虽然浪费了感情,但是没有多少金钱损失。
所以,买东西的时候要看清楚退换货政策:是不支持退货?还是有条件退货(比如旅游类的很可能要扣除一定比例的手续费,比如大多数商品只能“7天”无理由退货)?还是在有效期内都能无条件退货?最好就是支持无理由100%退货的啦。
及时维权,为了钱不能“怕麻烦”
同事在外卖平台点了华润万家的东西,当时下大雨,外卖员的东西拿过来全都湿了,一大袋餐巾纸都破了,外卖员说不是他的责任,让我同事找商家,商家电话打了好几次都没通。后来我同事就发了微博,艾特外卖平台和华润万家的官博,没想到半小时内全部解决了,东西也换了新的。
买东西遇到不合心意的,或者遇到垃圾卖家是难免的,很多人会觉得“怕麻烦”“钱不多”,就“算了”。但是其实现在维权也没有那么难。
如果是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直接找平台客服多数能解决问题。
如果是投诉快递,找国家邮政局申诉网站申诉,有网站,有小程序,有电话,小程序和电话都是12305。以前直接打电话就给处理,现在要求用户先联系快递公司处理,快递公司7天不能解决,邮政总局才受理。
如果是一些自有平台,可以找315。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建立了专门的微信小程序12315,在小程序上提交你的投诉,选择对应的商家,就会有对应地区的工商局的工作人员联系你处理。
小影子去年疫情期间在某豚家下了一单消毒液,拖了十几天不发货,后面又虚假发货或(完全没有物流信息),最后又自动收货。我在12315小程序投诉。第二天某豚家就主动联系我说要退钱,等了几天没到账,正好该电商注册地的工商局电话回访,我反馈商家承诺退款没到账之后,当天商家就联系了我,直接把钱打到我支付宝账户了。服务可以说是相当贴心,也就只需要App截几个图,简单两三百字描述下事情经过,然后接几个电话,几十块钱就回来了。
弄清楚规则再下手
很多人看到打折的时候就容易头脑发热,觉得不买就吃亏了,手慢点就被人抢完了!
别急!也许压根就没有你以为的那么抢手!为什么?很可能是因为商品细节有“坑”。可能分量少,可能时间不够新鲜。买各种商家代金券的时候,一定要拿着放大镜去看使用条件:限定可用范围、限定使用时间、限定消费满额才能用……条件一堆,这都是商家的套路。
还有一些商家喜欢推出会员卡充值活动,力度很不错,但是通常会员条款里有一句:会员权益不与商家优惠同享。什么意思?比如会员卡打8折,双十一活动打5折,你只能二选一,而不能“折上折”。现在的“购物节”这么多,平时还有各种团购,算下来会员卡更划算的时候几乎没有,还押了钱在商家那,遇上商家跑路损失本金。所以,请记住,尽量不要办卡。
不买立省100%
消费被坑,很多时候是因为冲动。冲动是人的本性,避免冲动消费的根本方案是做好支出计划,量入为出。要买什么提前想好,逛街逛购物网站的时候直奔主题,不要对营销广告投注过多关注,就能避开大部分的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