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康波中选对的,看金融资讯选康波财经
贷款攻略 贷款申请 近1年投资理财复盘:金融资产翻了1倍+
近1年投资理财复盘:金融资产翻了1倍+

从去年3月到现在,看了下自己的金融资产账户,正式实现了资产翻倍,准备的说增长了102%。

(资产量级并不大,这个收益率跟大神肯定没法比,但是鉴于2020年主要忙主业,在投资理财上基本以持有和定投为主,没费太多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做到这个收益率,我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

其中各类资产的分布以及增长情况如下:

(其中个别账户涉及到资金的进进出出,有些app并不支持收益率的准备统计,我用各种方式算了个大致的增长和比例)

其中增长的部分里面:

1,60%左右来自于投资收益

2,40%左右来自于储蓄,也就是硬攒出来的钱

而60%的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类:

1,首先说下数字货币,我主要拿的是比特币,这个之前也写过,我早在2013年就开始买入比特币,中间进进出出,虽然本金不多,但是很早就把本金撤出来,留在里面的都是利润,即使2020年一度从2万美金调整到3000美金左右,我也装死拿住了,在2020年又开始陆续定投。

几年过去了,比特币的价值依然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的是,接受认可它的人越来越多。

关于比特币,我的态度一直是,这是一场社会实验,即使归零,我也认了,因为我相当于没啥成本。

所以,话又说回来了,做高风险高波动的投资(或投机)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心态,心态很大程度来源于资金来源,如果拿的是归0也认的钱,那任凭它怎么涨跌,也可以承受得住。

所以这块,我会继续小额定投。

2,A股这一年来,一方面得益于大盘的上涨,另外一方面得益于经历过2015年的股灾之后,戒掉了很多的贪心,不再天天盯盘,追涨杀跌,频繁交易,无脑拿住了消费和医疗的大白龙,更简单的说来,就是无脑拿住了格力、泸州老窖、恒瑞医药等几只股票。

逻辑非常简单,甚至有点白痴和无脑。钱不让去房地产了,还有哪里可以去?除了股市还有更好的选择么?

既然看好股市,那么简单拿着,长期来说,其实就不会输到哪里去。

与其花特别多时间来研究各种公司,不如选择大资金和专业人士都研究好了的公司,格力、茅台等这些是好公司(茅台买不起,我就买次龙头吧,所以就选了泸州老窖),基本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那我就拿着,不折腾吧,实践下来,好像确实也不比身边各种追热点的人收益率差到哪里去了,关键是我还省心了,基本不需要看各种消息。

这块我的策略暂时不会变,因为在目前这个阶段没有太多时间来研究个股,获得超额回报。

3,港美股,其实是过去一年错失了不少机会的地方,几十万资金在里面,空仓和闲置了不少时间,虽然这么说来有点马后炮。

因为一直觉得美股在高位,所以基本空仓,现在想来,这就是择时需要付出的代价,踏空。

港股错过的最大的机会是打新,虽然我很早就有港美股账户,并且有境外账户,但是去年因为嫌弃麻烦,除了本来就有的老虎和富途账户之外,并没有开通其他多个券商账户,并且时常忘记新股的申购。现在想想,其实开通账户最多就1-2天的事,在去年那个时间点,如果有多账户,中签概率还是挺大的,如果勤打,至少可以多出10万+的收益。

所以,这几天我会把其他账户都申请开通了,随手去打新,因为总体说来,在所有投资里面,这个项目的风险收益比还比较高。另外,美股已经开始定投一些科技股基金,小批量定投,收益和风险相对可控。

4,基金这块,我是选择了一部分主动管理型的基金,另外每周定投指数基金。

一些主动管理型的基金经理旗下的基金,如果能够坚持长期拿下来,其实收益也挺不错,尤其我不善于也不喜欢择时,就把一部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吧。

其实自己炒股跟这部分主动管理型的基金是有雷同的地方,但是我还是希望自己保有一部分股票仓位,长期下来,也可以比较下,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收益率到底差多少,但我已经在逐步增加基金的持仓量,主要因为股票账户体量大之后,心理压力会比较大。

另外,每个月的工资收入我还是会每周到指数基金当中,一份是当强制储蓄的一种手段,另外一方面也是平衡风险,因为不能全部投入到股票和基金中。

5,最后说说保险吧。这里主要说的储蓄型的养老金/自由资金,因为医疗、重疾类保障类的保险基本没有啥收益率,就当保障,所以忽略。

我在2019年就开始每年交7万的年金险,2020年又加了一笔3万的增额终身寿,如果从表面的收益率来说,无论是去年的4.025%的年金还是今年的3.5%的增额终身寿,连投资的收益率的零头都比不上。但为什么还要投呢?

对于我来说,一来是个强制储蓄的工具(强制储蓄也要多工具齐下),二来投资有风险,我需要有安全打底的资产,能够穿越不同经济周期的资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安全的比例一定会越来越高,现在买入,等于锁定一个可以在未来10-20年按照4.025%和3.5%放钱的坑位,放进里面的钱可以一辈子按照4.025%和3.5%复利计息,不受任何经济周期的影响。

如果拉长时间周期来看,投资收益率如果是下图左边那样,其实储蓄险在长期的收益优势就更突出了。

不过很多事,别人再怎么说,自己不经历一遍,很难相信,毕竟大部分人投资的历史不到30年,而我见过的例子和亲身经历,告诉我,左图代表了大部分并不擅长投资的人的情况。

在这个当下,一年拿出10万块钱出来,并不影响我做投资,并且在必要的时候,我还可以把投资盈利的钱放到这个账户,落袋为安。

对于我来说,把所有钱都投到左边的投资账户里面去,真的容易睡不好,未来年纪越来越大,我会越来越需要一笔一直稳稳都在的钱。在主业收入稳定之后,我应该还会加大这个账户的投入。

最后,想再说说关于储蓄这件事。

储蓄率,这是个容易被大部分人忽略的指标,赚再多,存不下来钱也白搭,更何况,投资也需要本金,更需要的是源源不断的场外现金流。

我自己大致盘算了下,其实从毕业到现在,一直收入都不算太低,从2012年下半年到2019年下半年总共7年的时间里,存下来的本金甚至不到30%左右。

虽然我很早就有投资理财意识,各种折腾,但是忽略了储蓄率这个指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投资收益率这个指标上。

其实投资收益率再高,本金规模太小也没有太多意义,更何况,非专业投资者,即使曾经有翻倍经历,但来年一跌,几年算下来,投资收益率也不见有多高。

对于完全靠自己积累本金的人来说,母鸡要趁早养,储蓄是个习惯,有时候不在于多少,在于是否有计划有克制的趁早开始。我知道跟我同样收入水平甚至还不如我的人,差不多可以存下一套北京刚需房首付的钱。

而储蓄这件事,真正开始突破是从2019年开始,一来是因为收入上升,能存的总量上升了,某种程度上更容易存了,二来是因为更有意识刻意去存了,因为清楚了未来的财务目标,看到了那个数字有压力也更有动力按照计划和纪律去存。

记录、可视化、量化是管理财务的一个重要手段,从2020年10月底我又开始每个月专门去统计储蓄率这个指标,具体做法是,我会在每个月发完工资的当天,把每个月需要存下来的钱优先分配到各个投资账户当中去,而一旦进入投资账户的钱,我就不再轻易挪动,让它接下来增长。目前的储蓄率依然有优化空间。

我个人觉得,对于非专业投资者来说,在25-35岁期间,找到一个可以长期产生持续不断的现金流的主业,长期看来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一件事。

好了,这个是我过去1年的投资理财复盘,有运气的成分,但运气背后希望多少也有认知的增长吧。

如果可以的话,这个复盘我至少会连续写10年,记录一步步实现“财富自由”的过程。

热门贷款产品
  • 利率低 额度高
  • 3分钟极速到账
  • 灵活借还,按日计息
  • 22周岁-55周岁
  • 信用情况良好
    贷款申请 更多
    最新资讯
    资讯
    问答
    ×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康波财经
    值得信赖的贷款资讯平台
    联系方式:kangbocaijingxz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