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昨天为止,【三金说钱】实盘账户正好已经运行半年,10万本金浮盈14270.35元,收益率超14%。让我们期待半年以后,看看用10万块钱买基金,一年到底能赚多少。
当初的投资策略详见:《理财实验:花10万块买基金,结果……收藏!》。
马上就要过年啦,年前A股只剩3个交易日。
每逢长假,总有人要问:节前要不要把手里的基金(组合)卖掉?“持币过节”,还是“持基过节”好?
这段时间,由于对未来流动性的担忧等因素,市场震荡、分化加剧,不少朋友对春节后的行情更加担忧。
今天就来聊聊,面对当前市场状况,怎么做才能安心过年?
不用预测节后行情
长期投资安心拿着就好
市场对于央行未来收紧流动性的担忧,是导致近期市场震荡的重要原因。但是央行已公开表示货币政策不会“急转弯”,并及时回击了相关谣言处理,稳定市场情绪。
一方面,货币政策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贯性,现在全面收紧的概率确实不大;另一方面,还有两个客观原因:
1、局部疫情对于实体经济仍然有不小的影响,较为宽松的政策是客观需要;
2、海外无底线的宽松仍在,因此人民币承压依旧。
下面再来看看,历年春节前后的行情:中泰证券收集统计了2000年~2020年,共21年的A股在春节前后的大盘数据,统计时间节点有四组:春节前5天、春节前10天、春节后5天、春节后10天。
数据来源:中泰证券
整体来看,大盘在春节前后涨多跌少,似乎存在「春节效应」;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大多数上涨的波动微乎其微,涨跌幅度超过1%的情况只有零星的几次。
这样的变化幅度,从长期来看,可以说是微乎其微,长期投资,自然不用理会这几天的涨涨跌跌,安安稳稳地拿着就好。
另外有些朋友在假期也不让自己和钱闲着,忍不住琢磨买点理财,结果折腾来折腾去,耗费不少精力,反而损失了手续费和交易时间成本 。
说到底,过节这种短期因素,没什么纠结的。
长期因素方面,一方面,在货币政策不骤然转向的情况下,现金仍会持续贬值;另一方面,居民理财都在往基金市场转移。持续涌入市场的资金,也不断为市场带来活水。
图片来源:财联社
当然,以上所说,是针对权益(股票基金)仓位相对合理,资金属于长钱、闲钱,并且认同市场有长期机会的情况,建议稳定持有。
理性看待过往收益,降低预期
近两年偏股型基金的年化大都超过40%,这导致一些人过度自信或者错误地认为闭着眼睛买也能有20%、30%的收益。
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过去两年涨多了,今年就要适当降低预期。
如果你的盈利已经达到预期,可以适当止盈一部分,降低仓位。如果你的仓位超过风险承受,正好在年前减一点。
总之,我们要做到“不冒进,不离场”,我个人不会减仓,对我而言只有两种情况会赎回基金:发现更好的投资标的,或者急需用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