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早报
2020年12月30日
【昨日市场】国内股跌债涨,人民币涨;美股跌,黄金原油涨
【国内股市】全天震荡走弱,个股、板块均分化明显,新能源、周期、汽车板块大幅调整
【国内债市】年底消息面清淡,股市走弱叠加宽松的流动性驱动,债市小涨
*债券收益率上涨,意味着当前债券价值缩水,代表债市是下跌的
【外汇市场】美刺激政策落地削弱避险情绪,叠加美联储宽松预期压制美元,人民币微升
*汇率为1美元汇兑的人民币数量,因此数值增加代表人民币下跌
【美国股市】美国内部对于个人纾困补贴法案存在分歧,同时疫情失控拖累美股从纪录高位回落
【商品市场】美国疫情失控提升避险情绪,金价续涨;但尽管疫情严峻,沙特和俄罗斯政府官员重申将支持原油市场,油价小幅上涨
【国内要闻】
1、公开市场操作:
12月30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4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今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净投放300亿元。
点评:近日银行间市场月内资金非常充裕,叠加本周将迎来年底财政存款投放高峰,央行本不必投放资金。然而央行最近还是持续进行小额净投放,猜测主要还是为了安抚和稳定市场。
2、农业农村部:预计2020年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1010万、比上年增加160多万,首次超过1000万,带动农村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000万;此外,“田秀才”“土专家”等在乡创业创新人员达3150万;乡村休闲旅游业吸纳就业增收能力显著提升,直接带动吸纳就业人数1200万,带动受益农户800多万户。
点评:近年来,农村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关于农业科技的创新也得到了大力支持。前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之后,预计农业政策即将进入密集发布期。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将是农业现代化加速变革的关键年份,同学们可以关注农业方面的投资机会。
3、文化和旅游部:元旦、春节假期期间,我国将继续暂不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出入境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继续执行“75%”等政策。
点评:受疫情影响,今年元旦、春节假期的出境游继续暂不恢复,跨境旅游市场或仍将低迷。反观国内,考虑到近期多地有疫情反复趋势,还是建议大家安稳呆在自己的小窝,减少走动,同时外出一定戴好口罩。
4、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0年第四季度例会。会议要求,着力打通货币传导的多种堵点,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巩固贷款实际利率水平下降成果,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资金链,形成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和三角互动,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点评:央行的每次例会内容都十分重要,其中会隐藏着未来货币政策的端倪,对于个人投资者把握未来风向十分有价值。此次的整体论调还是隐含了货币政策不会大水漫灌,更加注重政策的效力,也就是不能指望央行再多放水,而是应该想想怎么把放的这些水充分利用好。另外政策里面的新名词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比如最后一句,同学们,你们了解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么?
【海外要闻】
1、美参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周二表示,反对将刺激支票金额从600美元提高到2000美元。
点评:疫情纾困方案并不像想象的那般顺利,但整体方案已经获批,对于个人的支票补助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已不大,想办法控制住美国疫情才是当务之急。
2、目前美国每天都有10万至20万例新增新冠肺炎病例,住院和死亡人数也在随之增加,同时美国当地也发现新冠变异病例。
点评:从媒体和社交网络的新闻可以侧面看出,当前美国疫情面临失控的局面,而疫情的扩散也使投资者的避险情绪增加。从昨夜美股走势也可以看出,医疗概念股上涨,传统行业遭受重创。这波疫情未来的趋势,还是得看疫苗的进展情况,考虑到当前美股处于高位,需警惕短期内进一步回调的风险。
3、欧盟政府正式批准了脱欧后欧盟与英国的贸易协议,为1月1日生效的协议铺平了道路,该协议将避免无协议脱欧带来的混乱。
点评:英国顺利脱欧为地缘政治增加了一丝确定性,避免无协议脱欧带来的混乱。
4、拜登称,还需要数百亿美元来支持学校重开、资助地方政府的工作,将在明年初提出新冠肺炎一揽子方案。关于疫苗,他表示目标是在上任后的100天内提供1亿次疫苗接种,将在宣誓就职时使用国防生产法案来应对疫情。
点评:新总统对于防控疫情的积极态度令人心安,新总统上任之后在一定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并开始复苏经济的可能性较大,未来预期偏乐观。
文中数据来源:wind
免责声明:
本文由小满理财研究所提供,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以合法公开途径获得,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任何读者在阅读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
在任何情况下,文中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阅读者应当对本文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