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200万搞了一场投资实验,不定期做一次简单的梳理,这是第17期。
盈亏情况如图:
实盘分三个部分,A股持仓+港股持仓&打新+小额实验仓&基金定投。
其中,A股组合的浮动盈利是58万,港股收益包含打新的收益及持仓部分的浮盈,约为42万。
在10月份的实盘里,我说到今年争取浮动收益达到100万,没想到就这么实现了。
01 A股的新高
A股的百万实验不知不觉又创了新高,截至本周,总收益率38.76%、年化收益率47.94%、最大回撤13.22%。
之所以本周再创新高,主要贡献来自于持仓里的天能动力,它周中出现了异动,原因是分拆电池板块业务在A股科创板上市的注册获得了批准。
不过,港股真的是上蹿下跳,当天大涨了16个点后,第二天又跌了7个点,我只能假装内心毫无波澜。
本周操作如下:
之前账户中剩余仓位大概5万,我选择了加仓,大部分加了医药医疗,标的是恒瑞医药和智飞生物,因为在我的估值测算中,这两只溢价率较低。结果阴差阳错,刚加完第二天这两个就开始大涨……
剩下的少部分加了牧原股份,因为按照测算,它实在是低估得厉害。
不再留仓位的考虑有两个方面,一是我后期会持续投入资金,往净买入的方向努力,二是如果真的出现普遍性的大跌,我会在持仓里进行调配。
心得体会:
说实话,38.76%的收益率算不得出色,同期的沪深300都有28%的涨幅,今年也是公认投资的好年份。
但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投资体系。
这种体系既来自于我读的各类投资书籍,也来自于我一年里的投资实践,更来自于我不停的思考和总结。
同时,未来路长,我还需要持续提升,最近正在读一本书《故事与估值》,试着从更高的维度去理解估值:
为何房地产和银行的估值低于10倍,为何医药公司未盈利就能给几百亿的估值,为何特斯拉能够有1000倍的市盈率?
投资,真的是一场个人的修行,也注定是件需要终身学习的事情。
02港新的丰收
港股打新本周继续丰收。
除了新股蓝月亮、VESYNC延续了上周的火爆行情,又贡献了几万收益外,我一手未卖出的京东健康以及少量持有的泡泡玛特,表现也都不错,尤其是京东健康,与发行价相比已经翻倍。
目前落袋的收益和持仓的浮动盈利加起来大概是47.7万港币,总收益率来到73%。这还建立在我的资金是陆续投入的前提下。
港股打新是今年的意外收获,我还带领社群的很多小伙伴获得了实打实的收益,能帮助别人提升和赚钱,这也带给我很大的成就感。
但我也还有自己的课题:
一是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收益;
简而言之就是扩大资金规模跟账户规模,同时进一步加深对新股的分析和研究。
二是完善港股投资组合的体系,以及跟打新的结合关系。
说到组合,港股跟A股并不相同,灵活性更强、波动性更大。
持仓的固定部分主要是几个互联网公司,它们最近屡遭打击,作为底仓跌了很多,还好浮动收益仍然是正的,要是真跌到浮亏,我就得再考虑加仓了。对于它们,我是无脑看多的,具体的逻辑暂不展开了。
浮动部分则是短期、中期乃至长期持有的新股,比如现在还持有的京东健康、泡泡玛特、VESYNC。
随着打新的进行,后期我的持股可能会越来越多,卖出的节奏、仓位的控制,都需要更成熟和完善的体系才行。
03 实验精神
最后说小额实验仓部分的调整,本周我清掉了两个实验仓,包括平台产品和银行股复利,腾出来2万+的资金,这部分资金考虑投入到A股的股票组合中去。
实验仓仅剩最经典的永久组合、股债平衡和基金定投,这三个就足够有代表性了。
犹记得我年初决定做投资实验时的心情,大家还记得这篇文章吗:
这是一场200万的投资游戏,我躬身入局
当时我对各种策略的效果并不确信,所以准备亲身实践。实验仓的目的就是给大家展示一种投资策略的全过程,包括投资标的的选择、波动情况、收益率等等。
一年下来,我选择的平台产品目前为止的表现与永久组合基本一致,并没有亮眼之处,故选择放弃。但起码它保持了很小的波动,而且是赚钱的。
我不知道今年在股市上亏钱的人有几何,但这里有很多买了不管就能赚钱的方法,他们为何就不考虑一下呢?
至于银行股复利,因为我A股持仓是有银行股的,所以也选择放弃,以腾出更多资金给A股的组合。
但我的初心依旧不变,躬身入局才是我辈。
投资这件事的一大特点就是需要实践,学了再多的理论,不亲自试一下,怕也不能完全领会。
知识星球社群现在也在调整方向,更加强调投资和套利的实操、践行和总结。
04 尾声
今年能有这样的投资成绩,年初的时候我是绝对不敢想的。
今天的实盘文章是第17期,大家如果愿意,不妨去回顾一下之前的实盘,不难看到:
最开始的时候我谨小慎微,3、4月份大盘暴跌的时候始终坚守,5、6月份大举进军港股打新,11月份调整A股持仓、完善投资体系,一步步走到了现在。
新的一年,我的实盘会继续写下去,一是记录自己投资的心路历程,二是也希望能给看到实盘的你一点启发和帮助。
愿投资的路上,你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