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白酒股连连创出新高。
事实上,从今年 3 月份以来,白酒就开始触底反弹了。
没上车的总想着回调就上车,但白酒并没有给大家这个机会,只能眼睁睁看着白酒直冲云霄。
然而上了车的朋友,也是慌慌的。每一次创新高,都在担心这是不是最高点?自己要不要卖?
还有人说,白酒的估值这么高了,后面未必有行情啊,然后被啪啪啪打脸。
年少不知白酒香,错把科技加满仓(左哥也中枪了图片)。
左哥个人对酒是无感的,因为我酒量很差,啤酒都很少喝,更别提白酒了。
但投资又绕不开白酒,特别是今年白酒的翻倍行情。
我不禁开始思考,为啥白酒一直这么受热捧,市场为啥接受它的高估值?
中证白酒指数实时行情
一
白酒板块的上涨逻辑
来看今年白酒的表现,截止到目前:
「中证白酒指数」上涨了 102%,同期「沪深 300」仅仅上涨了 22%,超额收益就将近 80 %!
更长期的区间来看白酒的赚钱效应:
从 2015 至今,除了 2018 年小幅跑输沪深 300 之外,剩余的每一年都大幅跑赢,获得超额收益。
所以,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白酒具有一定的牛市跟涨、熊市抗跌的效应。
即使大盘跌了,白酒的跌幅也不会超过大盘很多;相反大盘涨了,白酒的涨幅会更大。
有人就好奇了,今年究竟是什么推动着白酒的上涨?
01 白酒企业纷纷涨价
今年,中高端白酒企业掀起了一波涨价潮。
进入 6 月份以来,郎酒、习酒、酒鬼酒、五粮液、剑南春等中高端白酒企业陆续宣布涨价。
实际上,这是由于茅台价格不断上涨空出了一定的市场空间,所以中高端白酒企业纷纷抢夺这一价格带。
02 销量恢复业绩利好
自端午以来,白酒终端的销量持续向好,叠加即将到来的春节,白酒的需求更是进一步得到刺激。
对于商品销售的主要逻辑就是价格和销量,随着销量恢复,疫情对白酒消费的冲击正在缓解,白酒企业恢复加快。
从之前白酒企业的第三季度财报来看,多家白酒企业同比亮眼(比如酒鬼酒第三季度同比增长 419%)。
在这基本面的支撑下,白酒持续稳步向上,盈利的确定性较高。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机构总爱抱团白酒了。
二
白酒为什么有高估值
也有很多人会问,白酒为什么会有高估值?
市场对此的解释很多,但最主要也是最受认可的是确定性(这里的确定性包括业绩增长的确定性、利润的确定性、现金流的确定性)。
这些比较好理解,基于中国的国情,以及所谓的「酒文化」,白酒业绩增长是大概率的。
不管好事坏事,心情好不好,凡事喝点酒,总没错的(在 A 股就是啥事都利好茅台),这是白酒的业绩确定性。
利润的确定性基于白酒暴利的商业模式,米和水酿成酒,就能卖几百几千一瓶,茅台销售毛利率高达 90% 以上,净资产收益率达 30% 以上。
这样的生意既简单又暴力,比起其他所谓高科技不知道高明多少,利润自然是跑不了。
现金流的确定性得益于自身的品牌以及渠道的把控力,2019 年茅台主营业务收入达 888 亿,没有一分钱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倒是高达 137 亿,这现金流牛逼到不行。
以上简单解释了白酒特别是高端白酒的确定性,但确定性为什么会带来高估值呢?
从本质来讲,我认为是风险定价,一件事风险越小,你就愿意支付高价格,反之,风险越高,你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低。
你给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 50 倍估值,明年他们很确定的带来 20% 的业绩增长。
但是你给某个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同样的估值,它可能明年啥也不是,也有可能一飞冲天,充满变数。
不确定就等于风险。
从企业内在价值估值来讲也能说通,通常说企业值多少钱取决于未来能挣多少钱,即,未来现金流折现。
用简化的数学公式表达为:价值 = 未来现金流 / 折现率。
分子越大、分母越小,那价值越高,因此,企业要想高估值就要做大现金流并减小折现率。
现金流取决于企业经营;折现率取决于两个方面:无风险利率、风险。
那么公式就可以改写为:价值 = 未来现金流 /(无风险利率+风险)。
无风险利率可以用「 10 年期国债利率」代替,在同一个市场无风险利率是相同的。
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和公司的规模、市场地位、商业模式、竞争优势、管理水平等因素相关,确定性越高则风险越小。
说到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高端白酒会有高估值了。
因为它确定性高、风险小,风险小则估值公式的分母就小,在同样的分子下它的值就大。
三
白酒股到底有没有泡沫
今年以来,白酒股集体大涨,从估值看,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估值纷纷超过 50 倍 PE。
去年有人开玩笑,一股茅台的价格将超过一瓶茅台酒,没想到今年就实现了。
那么,目前白酒股到底有没有泡沫?
很多人的回答是,白酒没有泡沫,啤酒才有泡沫!
左哥的回答是,白酒涨太多了,已经严重高估,当然有泡沫!
虽然白酒过去几年的增长,都是比较稳定,但是这个增速并不是没有天花板的。
举一个近一点的例子,11 月 26 号的时候,五粮液的一个展销会议中要求:
11 月 26 日以后开始执行 2021 年计划,从今天开始签订 2021 年合同,要求经销家作出明确表态,五粮液和泸州老窖二选一,也就是选择五粮液放弃泸州老窖,才考虑合同签订。
这一纪要在业内引发波澜,因为不少酒商都是几个品牌一起做,但从纪要内容看,要商家明确作出表态,才考虑签订新年度的合同,做选择的意图很明确。
不管这个闹剧的结果如何,起码说明了一个事,行业度不断集中,一线高端白酒之间的竞争也白炽化了,更别说二三线的白酒企业。
换句话说,市场存量和增量的盘子就那么大,后面白酒的增速能不能可持续,需要画一个疑问。
毕竟,不是每一年都能靠提价带动营收和利润的增长。
另外,我们也需要正视一点,白酒涨太多了,性价比不高了,过去两年里,中证白酒的涨幅是 290%。
白酒板块的估值也从当时的 20 倍涨到现在的 55 倍,涨幅主要受估值推动,但业绩仅占一小部分。
假设一线高端白酒如茅台五粮液这些 50 倍 PE 还算能温和消化的泡沫。
像山西汾酒、酒鬼酒这种上百倍 PE 的二三线白酒企业,拿什么业绩来消化这个估值泡沫(更别说有些三线白酒还是亏损的)?
常识告诉我们,再好的东西也不可能涨到天上去。
尤其近期,白酒有些炒作的迹象,真正有价值的高端白酒不涨,低端白酒开始大幅炒作。
稍微对股市熟悉一点的都知道,板块行情都是一线领涨,二三线补涨而结束,现在是二三线白酒疯狂补涨,说明这一波白酒行情,可能已经快要进入尾声。
用数据说话就是,中证白酒市盈率高达 50 倍,百分位 99.93%,意味着只比历史上 0.1% 的时间低。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白酒都处于历史极值区域。
A 股往往都是这样的尿性,只要有机会的地方,往往炒到天上,然后一哄而散。
对于普通散户,左哥不建议跟风追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