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最近飞上天的新能源车。
为什么估值这么贵?后面还会继续涨吗?
其实你们也都看到了,新能源车是今年最火的风口之一。
不对,简直就是资本市场上的火山口好吗!
一
新能源车的炒作有多疯狂
本周内,美股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道琼斯指数首次站上了 30000 点。
更令人关注的是,特斯拉市值再次突破 5000 亿美元大关,也创了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特斯拉的区间涨幅是563.79%。疫情之下,这个涨幅已经很猛了吧。
不过,最近比特斯拉涨势更猛是中概股的三大「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
势头最猛的是蔚来,年初至今涨幅突破了 1200%!
要知道,去年蔚来这个时候的股价不到 2 美元,前几天最高超过了 57 美元!
整整翻了 28 番!
不仅如此,三大造车新势力的市值也吊打了众多老牌传统汽车厂商。
当然,国内的新能源整车、零部件供应商、电池原材料等股价也没闲着。
如今,比亚迪已成为全球第四大市值汽车股,市值堪比 1.6 个上汽集团。
新能源取代传统燃油车,已成全球不可逆转大趋势,这道理大家都懂。
左哥之前也在公众号或者微信社群都有普及。
甚至在合适的位置,还特地提示粉丝可以适当关注新能源车 ETF。
【推荐新能源车ETF后的走势】
只不过左哥也没想到的是,新能源车短期能涨这么厉害(废话,我要早知道短期这么牛,早就满仓满融新能源车算了)。
戏谑之后,左哥也想跟大家撸个真相。
我们的国产新能源汽车,真的如股价涨势这么厉害了吗?
里面又有多少泡沫呢?都是哪些资金在炒作呢?
左哥之所以长期看好新能源车,不仅因为新能源车是未来的趋势,而且各国政府在政策上也是大力支持。
就拿国内来说吧:
11 月初,国常会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步伐;
11 月 18 日,国常会上再度聚焦汽车消费,提出要扩大汽车消费,鼓励各地增加号牌指标投放。之后,海口、合肥、湖北等地纷纷刺激政策。
经济复苏,消费回暖,利好顺周期,再加上政策利好不断,新能源汽车股价涨一涨,情理之中,大家也能理解。
可问题是,新能源车现在的交付量,还不及燃油车一个零头,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占比才仅仅 5%,就立刻在市值上各种花式吊打传统老牌车企。
未来的业绩能支撑这么高的估值吗?
人们常说存在即合理,但可不一定就是对的。
左哥最近看很多人在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估值泡沫有多么高,说已经到了炒作后期。
新能源车短期的尽头在哪?
左哥也不知道,我自己持有部分新能源车的仓位,但是说实话,我这个时候也有点怂了,可能会随时止盈部分仓位,等后续回调再接回来。
二
怎么看待新能源车的估值
不过,大家都知道新能源车现在虚高,我这个时候要是再写估值泡沫,意思不大。
所以就来反向说一说:
为什么按照传统的估值方法来看,新能源汽车的估值敢这么贵?
所谓估值,就是给一个企业的定价过程。
时代变了,你再用传统的市盈率、市净率、企业价值与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的比率给企业估值,就完全 Out 了。
之前的传统公司都是线性增长,要花个 5-6 年才能建立起完整的商业循环,释放利润。
现在的新经济公司,憋个 3-4 年,在临界点之前可能都是一直亏损的,可一旦突破,就是指数型增长。
所以,我们看待新经济公司要多从未来着手。
传统车企营收可以轻轻松松过千亿,但利润率低(很大一部分利润被各级经销商吃掉了)。
科技公司营收规模小,可利润率高。
新能源整车企业要用「传统车企的营收+科技公司的利润率」来估值,市值吊打大众、宝马,道理上是说的通的,没毛病。
这也是为啥苹果一家市值就比沃尔玛、宝洁、可口可乐加起来还大的原因。
更何况现在是个负利率时代,债券收益下降,新能源整车作为高增长潜力股,就算啥也不做,也能吸引来一大波投资人弃债投股,推高估值的。
这是因为现在市场相信,今后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汽车指日可待。
那么,按照一个简单粗暴的逻辑,用传统车企现有的规模,叠加科技企业的利润率,来算特斯拉的价值。
最后的结果,就是市场认为特斯拉虽然现在不怎么赚钱,但在未来可以赚到很多钱。
大家更多的是把一个未来的预期,提前挪到现在来看待这个企业。
就比如说,你现在还只是一个名校在校大学生,虽然现在还在拿家里的生活费,但大家愿意相信他毕业后能年薪几十万上百万。
市盈率这种估值方法,更多适用于稳定传统的行业,对于指数型增长的公司并不适用。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也和之前并不一样:前所未有的超低利率以及头部通吃的垄断利润。
这两者加速了资本市场对高科技企业的追捧。
三
新能源车炒作的风险点
还别说,前面的理由左哥自己说得是头头是道,可是当我们冷静下来,总觉得哪有点不对劲。
无论用什么方法估值,都是因为对公司未来收益有期望才会给高价的,否则股价就全按照每股净资产论处了。
只不过,你的计算方法是以新经济公司模式跑通后,盈利会在短时间内爆发式指数增长为假设前提。
说白了,本质逻辑上还是「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干活」的互联网打法。
怪不得三大造车新势力后面的股东,除了国内游资,就是腾讯、阿里、京东、百度、小米、美团、字节跳动、滴滴这些互联网大厂帮着托住这么高的股价。
也许都是互联网公司的缘故,有共同语言。
未来 5-10 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变迁和龙头崛起的黄金十年。
这句话是没错!
万一等了十年,这些新能源汽车还不怎么挣钱呢?
万一蔚来它们的蛋糕被国产特斯拉一家垄断了呢?
万一你押错了宝,有个中道崩殂的呢?
估值代表我们给上市公司的期望,可现实经常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今年疫情冲击,造车新势力就淘汰了不少,长江汽车破产清算、赛麟老板跑路、博郡汽车停摆、拜腾变成盛腾……。
最近的广州车展,曾热极一时的爱驰、哪吒、天际、拜腾、前途连面都没露。
国内新能源汽车,一个钢镚都还没挣呢,股价就先「一哄而起」,就怕将来「一垮下来又全部都跨」了,天台都挤不到个宽敞地。
任何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不会是一帆风顺,一家企业更是如此。
现在大家对未来的预期太乐观了,政府对巨头的反垄断,以及高科技企业的增长速度,都是风险。
所以,炒股其实是很难的,选到一家好的公司,很多时候七分运气三分实力。
能不能等到这个企业真正成长起来,那就更是考验耐心的一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