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老家乡下隔壁的邻家小弟拆建了房子,农村的宅基地,建筑加装修差不多落地60万。
老家县城的房子均价在一万左右,市中心略高一些,60万,付个首付款加简单装修也足够了。
为啥不买城里的商品房?
这个预算的商品房只能买到90方,算上得房率,住惯了农村自建房的人自然是住得别扭的,
更重要的是,住城里这种小房子,以后结婚有小孩了,父母怎么办?
甚至很多父母会想他们老了怎么办?
农村里有个很传统的习俗,特别是家里有儿子的,儿子成家后,跟着儿子养老。
这个小弟念完高中就没念书了,到处打工,没挣到什么钱,小我五六岁,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家里父母也开始急着操心。
结婚的话家里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怎么办,好在亲姐夫做宠物医院生意风生水起,直接一手包办了盖房子。
我父母退休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县城里,他们早些年在县城里买了套房子。
前几天我回老家,我想去乡下转转,就让他们早点回去打扫打扫,晚上在老宅生火烧饭。
农村里盖个新房子特别容易扎眼,远远的都能看到。
小弟家盖的三层楼,整幢楼新贴的瓷砖在太阳光地下闪闪,
中国的城市化建设速度非常快,人才的流动性也大,年轻人们几乎都往城里跑了,乡下的村庄只留下物质不是特别丰裕的老人和小孩。
一两千人口的村庄,即使是在周末的大白天,也很难看到几个人影。
秋冬过后,树叶也凋落了,光秃秃的树干在凉风中安静地伫立,偶尔一两只斑鸠飞过,村庄就显得格外萧条了。
家乡的回忆总是最多的,那是我童年生长的地方,
只是等我念了高中后,我就已经决定了去往大城市生活,因为小县城不管是医疗还是教育水平都不如大城市,更何况乡下农村。
不管你是老鹰还是斑鸠,哪怕是个麻雀,总要飞出去试试。
2
我在老宅门口转悠,碰到了同村的老大爷,
老大爷在村里出了名的毒舌,
老大爷教育我,说我现在出息了能挣钱了,但还是不如隔壁的小弟孝顺,守在父母身边给他们养老,
我笑着说哪里有出息了,还不是在打工挣钱呢。
两个认知差距过大的人,争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他有两个儿子,都没怎么念过书,早早地上社会挣钱,现在老家盖了房子,在工厂上班,确实也陪在老头老太身边,平时也有个照应,过两年,孙子也该去工厂上班了。
但这种生活,毕竟不是我所追求的。
“孝顺”对于我来说,从来都不是简单的“给父母养老”这么简单的定义。
如果对于生活的追求仅仅是有饭吃,有房主,有衣穿这么简单的话,那我早个五六年就应该到了回乡下养老的生活了。
有些人活着是为了吃饭,
有些人吃饭可不仅仅是为了活着。
3
“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祭义》
什么是孝?
给父母长脸,让他们被人尊敬,这才是大孝。
为什么部队和政府会给军属家庭发“光荣家庭”?
因为你们培养了祖国的栋梁,人民的骄傲,对国家对社会,都是功德无量。
同样,政府还会给那些优秀的企业家,企业和纳税大户,还有做出非常多杰出贡献的个人颁奖,感谢他们为社会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社会组织从来都是由无数个团体和个人组成的,越优秀的组织,越是需要优秀的人才来组建。这是必然。
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尊崇,但不是愚昧地坚守。
不管是科举考试,还是到了我们后来的高考制度,或者各种有机会跨越阶层的机会,这些都给了无数个普通年轻人离开大山的机会。
比如京东的大强子,穷苦家的孩子出身,通过高考机会顺利走向城市,念书,打工,创业,上市,跨越阶层。
再看看留在村里的那些“坚守孝义”都是那些人?
被大城市就业压力逼迫的,被企业竞争环境淘汰的,还有很多不务正业无法自给自足赚钱养家的人,最终都从城市黯然离开,回到乡下。
美其名曰:坚守孝义,陪伴父母。
孝敬父母有很多种方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孝顺肯定不是你无能的挡箭牌。
散步的时候我跟我妈说,我再奋斗个几年,资金有富足了,回头县城里给他们买套排屋别墅,如果能力还不够,那就买套大户型,至于乡下的老宅,过些年再考虑,毕竟现在重新盖了都没时间回来住。
我妈听我这么一说有些激动,说别买别墅了,压力太大,
我说我们杭州的房子要卖掉回来换个中等的别墅还是足够的,
我妈说你想啥呢,奋斗了这些年为了小县城的房子走倒退路?坚决不行!
我哈哈大笑,咱好不容易飞到大城市哪能轻易飞回来呢。
4
智慧的父母,半辈子的操劳,是为了培养下一代走出山村,脱离贫困,走向自由。
这个自由,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内心自由,思想自由。
自私和缺乏认知的老一辈们,才会绞尽脑汁想办法把年轻人留在身边,甚至不惜是留在大山里,伴其终老。
这是在退步。
孝顺不是无底线遵从,父母们也需要遵守公序良德,有大局观,有成就儿女的心,
打着养儿女防老的旗帜,无限制剥削下一代的父母都是不合格甚至是昏庸的。
当然,到现在依然有无数个奋斗了几十年的年轻人最终又被这些原生家庭道德绑架,掏空钱包,伤透身心,郁郁寡欢,终不得志。
孝顺,从来都是当事人自己家庭的事,和局外人无关。
你说康哥,你讲了半天,到底啥是孝?
读书的时候好好读书,工作的时候好好工作,努力挣钱,多为国家和社会创造贡献,趁父母年轻给他们买点保险,建设好小家,培养好孩子,传承家族里的优良品德,有多大能耐办多大事,不卑不亢,不好高骛远,为人善良,这就是孝。
很多人喜欢把传承、风俗规矩挂在嘴边,但在实际生活中,能力又往往匹配不上自己的野心。
这是痛苦的根源。
孝顺,从来都不是规矩,
是实力的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