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LPR改革以来,央行逐步形成了每月月中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的惯例。11月16日,央行宣布开展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8000亿元,中标利率为2.95%,与10月持平。此次操作包含对11月5日到期的4000亿元和今日到期的2000亿元MLF续作,故此次MLF实现超额续作,增量资金达2000亿元。
近期国企、城投、大型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等多个违约事件愈演愈烈,信用债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违约风暴似乎再次来袭。为稳定市场情绪,11月13日在无资金量到期的情况下,央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1600亿元净投放。
分析人士认为,近期央行流动性投放力度已有所加大,央行若开展大额MLF操作,将释放出可观的中期流动性,在缓解短期多种因素造成的流动性紧张之余,亦有助于稳定债券市场预期。
央行连续四个月超额续作“麻辣粉”
央行今日开展8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而11月MLF到期量为6000亿元,这也就意味着本月央行通过MLF超额续作,向银行体系投放2000亿元中长期流动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央行连续第四个月超额净投放MLF。11月MLF操作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8月、9月、10月MLF的净投放规模分别是1500亿元、4000亿元、3000亿元。
华创证券周冠南表示,货币政策维持“总量适度”基调,MLF操作空间有限,逆回购总体存量水平不高,央行在月中投放8000亿MLF,实现全月净投放规模为2000亿,并在上旬大量投放逆回购平熨到期压力后,中下旬维持谨慎投放,部分吸收到期逆回购,维持资金面的紧平衡状态,但银行四季度负债端压力明显改善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中信证券明明认为,考虑到10月月末央行大概率出手维稳流动性,11月总体的到期压力大致仍与与前三月持平,低于6月和7月。10月税期期间央行投放总体显示克制,但资金面并未明显趋紧,资金利率中枢仍然比较稳定。财政支出节奏的提速是主要原因,财政支出多增背景下央行主动调控的频率下降,“对冲性”的操作需求预计将有所减少。预计在11月央行仍将维持“削峰填谷”。当然在年内结构性存款压降持续、超储率维持低位的背景下,MLF超额续作将成常态。
东方金诚分析师王青指出,MLF连续四个月超额续作,意味着央行有意调控以同业存单利率为代表的中期市场利率上行势头,避免中长期流动性过度紧张:
一方面,根据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引导国债收益率曲线、同业存单利率等市场利率围绕MLF利率波动,是当前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目标之一。近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1年期股份制银行同业存单利率均已达到3.20%上方,明显高于MLF利率。央行开展MLF超量续作,可避免中期市场利率过度偏离政策利率中枢,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
另一方面,中期市场利率持续上行,将不可避免地加大银行负债成本,不利于年底前银行继续下调企业实际贷款利率。当前境内外疫情演变对未来宏观经济修复的影响不容低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是稳增长、保就业的重要支撑。
货币政策将持续处于“观察期”
近期,央行阐述中长期政策思路,央行行长易纲再次明确表述货币供应“总闸门”,市场关注央行对宏观杠杆率的态度变化。
易纲此前表示,货币政策要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既不让市场缺钱,也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保持货币供应与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正常的、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为经济主体提供正向激励,总体上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民币资产的全球竞争力,帮助我们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今年抗疫的特殊时期,宏观杠杆率有所上升,明年GDP增速回升后,宏观杠杆率将会更稳一些。货币政策需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适当平滑宏观杠杆率波动,使之在长期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轨道上。
这是19年8月以来,央行首次重提“把好闸门”。海通证券姜超认为,此次重提闸门二字意在表态当前货币政策较难转松,并通过宏观审慎管理来稳杠杆,货币政策边际转紧还要看后续经济修复持续性、明年PPI上行幅度等基本面因素。
东方金诚王青表示,11月MLF超额续作,意味着年底前实施降准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将持续处于“观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