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青岛俩礼拜了,在整披萨这个项目,可以好好跟大家唠一唠这个店和老板的生意经。
熟悉我的兄弟们应该都知道我喜欢够细分,够垂直的项目,比如之前聊过的现包水饺啊、网红烤肉啊,火锅食材啊(这个真的是被疫情催热了,然后遍地开花,同质化饱和竞争了)。从品类特性上来讲,披萨也算一个,缺点是客群相对比较窄,优势是客单高,毛利高,虽然消费频次低,但粘性高,生命周期长。
这家店就很有意思了,3-9月的流水大概是这样:3月6万、4月7万、5月10万、6月10万、7月14万、8月17万、9月13万、10月13万。
年初疫情你们懂得,从5月开始恢复,我拿9月份举例,最后算出的纯利是5万2,占整个营收占比的40%。
40%的纯利什么概念,如果不是我核实算出来的,肯定会觉得他在吹牛逼。因为确实有点超出俺们大多数人的认知了,咱们一般的小餐饮,基本上能做到20%是个合理值,能上30%那绝壁是非常非常优秀了。
包括前几天群里也有兄弟分享了一个事,说有个人做餐饮有50%的纯利。
当然大家都觉得是扯淡,甚至在猜这哥们是不是纯利和毛利都没分清楚。现在看也许俺们都是井底之蛙,见识少了……
好了,回到正题,你看这个营业额啊,一个月才13万,说实话真不高,也就日均4300的流水,我相信群里很多兄弟的店都能做到。
那他这个纯利是怎么做出来的,这才是这篇文章想分享的重点。
回到社区这个竞争环境上来看,大部分披萨店的人均价格都集中在30-50元之间,这里面有品牌店,比如尊宝。
或者学技术自创的,大部分可能都是下图这种,门头、设计随便做做,产品随便做做。
上面这些门店其实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人均30/50的披萨自然谈不上有多么的高品质或者好吃,因为利润的限制,你没办法在设备、食材和工艺上多下功夫。
第二:太“快餐”属性了,不管是自创的还是品牌的,你看这个座椅,基本上都是按照快餐的逻辑在做,冰冷、不舒适。
这两个问题就是老板看到的机会所在,披萨的客群主要就是宝妈,闺蜜,孩子为主,从这里面再筛出一部分更有消费力的,为她们提供更高品质的披萨和更舒适的环境和服务。
从外面来看,灯光会更暖一些,比较温馨,相反普通的社区披萨店会感觉更冷。
店里就4个四人台,2个双人台。座椅很舒服,质感不错,餐桌的尺寸会大一点。
门口摆放的儿童玩具,这玩意的目的不是让娃玩爽,而是让娃玩爽的同时,能解放妈妈,让她们更舒心的吃上一顿饭。
10寸榴莲披萨,卖80,榴莲肉自然要给足。
除了单点,店里就这么一款套餐,169,社区店这个定价,不便宜了哦。
还是以9月份举例,堂食单均130元,堂食总单量661单,均下来一天也就做个22单。这个单量是均下来的,实际情况就是工作日可能也就十几单,而节假日会翻个三四台。
所以如果你在工作日的饭点路过这家店,看到稀稀拉拉的几桌客人,直觉上就会觉得很奇怪,这么少的客人能挣钱吗?实际上是真的不少赚啊,而且是很轻松的一个状态,账我刚才也算了。
基本上这就是他的品牌定位,可能你看完内心有一个想法是:“就这?”
你要说更高品质的披萨和更舒适的环境服务,我也能抄啊,不就是多花点钱多用心就OK了吗?
这家店开了7年,期间也有不少价格类似的竞对在抄袭和模仿,甚至专门便宜5-10块钱来打价格战。
不过回顾下来,也没什么能打的竞争可以与之长期抗衡。
为啥呢,可以用一个公式很好的诠释,这公式就是0.1+0.1+0.1+0.1+0.1=90分。
老板以顾客体验为核心目的,从各个维度一点点去堆砌优化,每个维度增加0.1分,当N个0.1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不是简单的加法想的了,而成为了一个质变的升级。
别家披萨店后厨设备加起来六七万,他十万打底,全部走进口。比如说烤箱,进口明火烤制的披萨,温度更均匀,风味也比电炉,或国产的设备好一点。
面团使用的是24小时低温发胶,不用冷冻面团,这样的面团吃起来会更加的松软,有嚼劲,不干。
坚持手工拍打面团,拍打动作要快、娴熟,避免手和面饼长时间接触使得面饼升温,如果温度过高,面饼就会有点瘫。(这他娘的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玄学了,不过还真是这么回事)
给大家复述老板的一段原话昂,他是这么说的:
“我不是吹牛,而是想表达一个观点,那就是那些从来没有真正喜爱过比萨的人,毫无疑问接触的比萨都是快餐式生产和销售的——选用原材料时要求控制成本,面团也是工业化生产的——甚至就是在工厂里生产的。这种比萨是为了让你不用花很多钱而且能快速填饱肚子而生产的,我的比萨正好相反,你可以拿着刀叉,尽情的享受,不知不觉中可能就吃掉了整个比萨。所以我认为比萨好吃的秘诀就是“慢”,面团坚持每日新鲜揉制面团,24小时低温发酵,面团卖完了就得等第二天。这样制作的面团是有生命的,只有这样做出来的比萨吃起来才会松软又有嚼劲,味道更好,还更易消化。”
此外,老板要求员工点单的时候,不能以提高单笔客单价为目的,盲目的向顾客推荐菜品,一切以顾客满意吃饱,吃舒服为主。他不停地给员工灌输客人是朋友的概念,来店里了要用招待朋友式的服务,而不是冰冷的欢迎光临。
店内还提供儿童画册和玩具,因为披萨现烤需要15-20分钟,要让孩子玩爽,从而解放爸妈,让他们真正能舒心的吃上一顿饭。
为了让座椅更舒适,这几年换了好几套,每套一次换新都是一两万的成本。
…………
…………
…………
点太多,每一个点你单拎出来都会有个疑问,优化这么一点点小细节,顾客能吃出来吗?改善这么一个细小的用户体验,花这么多时间和成本,值吗?
单独一个点拿出来,可能你感受不到差距,但是N个一点点加起来,他产生的化学反应绝对是质变的提升。
很多细节是对比才会有伤害的,今天中午我们去体验了一家网红店,整体消费200大洋,两个甜品,一个披萨,一个鸡翅拼盘,实际上甜品消灭了,披萨吃了一半,6个鸡翅吃了3个,这张图是吃不完要打包带走的。
吃不完的原因不是点多了,而是些微有点腻,吃不动了。这家店的招牌是瀑布芝士披萨,切开的时候拉丝很长,大众点评必晒款,但吃两片就腻,吃不动,而且披萨饼边太干,鸡翅裹得粉太硬太厚,唯一觉得不错的就是这个年糕。
这种让顾客有“腻感”的产品,在他店里是绝对不会出现的。因为社区店你做的就是复购,一个好披萨的基础不是你做出来有多惊艳,多么牛逼,多么网红,而是吃完不腻,下次才能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