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仅有10000元时,除了这点钱我一无所有,加上我年轻气盛,风险偏好高,所以我全部拿去买基金,一年也赚了十几个点;
当我逐渐积累10万元时,我的钱依旧都在支付宝的基金里,直到2016年的熔断,我连续一周每天亏损好几千块,把我过去几年投资收益全亏完了;
我开始意识到,同样10%的亏损比例,如果本金只有1万元,只亏1000元;如果本金100万时,实际亏损额度,已经超过很多人的年收入了。
我们每个人的财富积累进度是和人生进度并肩前行的,排除各种二代子弟,我们越年轻越穷,随后有了爱人,有了孩子,财富也逐渐由五、六位数,增至七、八位数。
财富增值的同时,风险也在增加,负担也在增加,有一个东西就得减少了,那就是风险偏好,你承受得住一天亏损五万块吗?
一个跌停按10%算,轻则丢掉一辆车,重则损失半套房,如果你投资能力不佳,连续几个跌停,就能让你回到赤贫状态。
有人说富二代吃喝玩乐败家,其实吃喝玩乐根本花不了多少钱,王思聪一年花一个亿,花到死都花不完,但他投资熊猫直播,一年就亏了小半个身家。
我们普通人也一样,不要把钱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必须把钱合理配置,才能为家庭资产保驾护航。
世界公认的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法告诉我们,需要把整个家庭的资产分为四种:
Part.1 要花的钱
吃穿住用行,儿女教育、父母保健,这些几乎天天都要花钱的地方,非常考验我们的资金安排能力。
经济学中有个词汇叫: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一种测定家庭贫困程度的方法,具体是指一个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我每个月住房支出1500元,吃饭1000元,出行1000元,其他计划外支出500元,共计支出4000元,我的恩格尔系数为25%。
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
大于60%,属于贫穷;
50%~60%,维持温饱;
40%~50%,小康家庭;
30%~40%,较为富裕;
20%~10%,十分富足;
10%以下,非常富裕。
没想到我竟然处于一个富足状态,202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平均恩格尔系数为28%,你算一下自己的状态,是不是给国家拖后腿了。
除此以外,我们还要注重一年的总支出占一年总收入的比例,这个更能评估一个家庭的财务状况;
比如你家一年吃喝2万,房贷5万,出行1万,儿女读书1万,其他支出1万,共计10万,家庭年度总收入为20万,那就是50%,是个什么水平呢?
大于50%,属于贫穷;
50%~40%,维持温饱;
40%~30%,小康家庭;
30%~20%,属于富裕;
20%~10%,属于土豪;
10%以下,属于大佬!
说这么多不是为了让你知道自己是贫困还是富裕,而是引导你统计一下自己的月固定支出,从而合理安排自己的收入。
这个要花的钱,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告诉我们,只能去投资一些活期产品,如银行活期存款,余额宝、短期的国债逆回购,稳健的货币基金等。
这一类投资渠道最大的特点是存取灵活,在任何突然花钱场景都可以应对自如,比如老婆突然生孩子,儿女需要交学费,父母突然出现健康问题等。
试想一下,如果你把所有的钱都买定期理财,在需要钱的时候拿不出来怎么办?如果你买的是股票、基金这种浮动收益,需要用钱时正好是亏损状态,你舍得割肉下车吗?
所以我们需要把每个月收入的20%左右,存入我们的活期账户,用于应对未来各种要花的钱。
Part.2 保值的钱
如果你不是月光族,每个月还有不少工资结余的话,除了要花的钱,剩下的钱还要安排个好去处。
我在前面说了,年纪越大,负担越多,资金越多,风险偏好越低,我们不敢把所有的钱都投资一些风险较高的产品上,那就得找一些收益高于活期但比较稳健的理财产品。
这样的产品很多又很少,很多是因为市面上包装的定期理财太多了,乱花渐欲迷人眼,一般人根本无从分辨。
很少是因为定期理财实际上的逻辑就是债权,就看你是把钱借给谁,银行理财,你是把钱借给银行背后的人,券商理财,你是把钱借给券商背后的人,保险理财,你是把钱借给保险背后的人。
定期理财往往伴随着固定收益,市场平均水准是年化5%的收益率,一般来说,银行理财最低,券商理财其次,保险理财收益最高。
我们可以将每个月的收入或已经有的现金流30%存入到此类定期理财中,有无可比拟的安全保障,足以为我们家庭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Part.3 赚钱的钱
活期理财和定期理财,能跑赢通货膨胀就不错了,打工人除了每天工作以外,还需要一个帮手——投资。
这个时代对女性特别不友好,到了30岁前后,因为是最佳生育年龄,难免要在家休养生息,好公司可能还有基本工资,遇到不好的,看你怀孕,可能直接就把你辞退了。
即便有基本工资的妈妈们,因收入大幅下跌,支出又大幅提升,本来有两个经济支柱,一旦怀孕,家庭重担就都落到一个人身上了。
所以近年来,妈妈们在全职住院和全职妈妈阶段,开始寻求新的创收之路,比如做微商、写公众号等,还有投资理财。
如果有一定的投资能力,相当于给家庭提供了一个无形的帮手,比如我,靠可转债、场内基金、港股打新,每个月好的赚10%,差的也能赚个2%,一年下来,为自己创收30%不在话下。
经济学上有个七二法则,说是用72除以你的收益率,得到的结果就是你的资产翻一番所需要的的时间。
以我为例,每年收益率做到30%,72÷30=2.4,也就是说,我只需要两年半时间,就能把个人资产翻一番。
你可能需要10年才能攒够100万,但有了第一个100万后,只需要两年半就可以赚到第二个100万了(当然,大部分人没这个水平)。
这就是投资的魔力,但投资有风险,我只建议你拿出月收入的30%左右去投资,赚了固然可喜,亏了也不至于让你一夜赤贫。
Part.4 兜底的钱
大多数人对这部分钱没有什么感觉,这部分钱,说的是保险。
电影《我不是药神》里有个老太太,她得了慢粒白血病,卖了几套房子都还吃不起天价药,那些本来就没有几套房子的人咋办?
保险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这里,保险分为两种:社会保险&商业保险。
社会保险,简称社保,就是我们常说的五险一金中的五险,主要包括养老险、医疗险、生育险、失业险、工伤险,据说以后要加一个长期护理险。
作为上班族,社保是每个公司必须为员工缴纳的保险,可以保障打工人的一些生活问题,但保障的并不全面,这就给商业保险提供了机会。
商业保险的品类很多,也分为必须买和买了更好的两类。
必须买的保险主要是: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
意外这东西真是防不胜防,有些人前一秒钟还在欢声笑语,后一秒钟就撒手人寰。
《速度与激情》的核心人物保罗沃克、NBA巨星科比布雷恩特、我最喜爱的歌手黄家驹,以及老版《还珠格格》中香妃的扮演者刘丹,全部都是因意外英年早逝。
重疾险就更不用说了,人一辈子可能不会发生意外,但几乎不可能不生病,尤其是一些不治之症,一旦罹患,砸锅卖铁、卖车卖房都要治,可能拖累的几代人都缓不过来。
医疗险和重疾险的区别,主要是保障内容、赔付方式、保险期限等方面的区别,这俩保险同时配备,这辈子都不怕生病了。
可以酌情买的保险主要是:寿险、年金险、教育基金等。
这些保险都是带有投资性质的,一般都会给出年化收益,对于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来说,倒是一个不错的定期理财保障;经济条件不好的,还是要有取舍。
有些人觉得,除了那些理财险,必须买的保险如果自己不得病或者不出意外,这些保费就浪费了。
其实,保险的重要性,都是非经历不能明白的,不是靠耳提面命就能意识到的,希望你这辈子都意识不到,也希望你意识到的时候,有保险可以傍身。
一个很牛的保险推销师说,保险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可以用千把块钱撬动百万级别的杠杆,即使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倒下了,保险金也可以顶上来。
所以,作为一种为家庭兜底的投资,我也建议每年拿出收入的20%去配置寿险、医疗险、意外险和重疾险。
综上所述,你应该大致了解,这篇文章不是给单身狗看的,而是给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群体看的,或许你现在是单身狗,但你迟早会携手一人,踏进围城,组成一个家庭,获得巨额财富。
当你逐渐开始积累财富时,理财的的奥义在于赚钱、省钱、生钱、护钱,你理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