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有句谚语: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与交税是永恒的。
一直以来,贫富差距过大一直都是我们热议的话题,但是很多人并没有直观的感受,但是最近有专家说了一个理由,让人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2020年10月12日,经济学家樊纲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
没房产税和资本利得税,或是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
换句话说,就是贫富差距的拉大,就是因为没有收税。
其中一个是房产税,这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指一切与房地产经济运动过程中有直接关系的税,这个很容易理解。
那什么是资本利得税呢,它指的是对非专门从事不动产和有价证券买卖的纳税人,就其已实现的资本利得征收的一种税。
换一个通俗的说法,就是你的房子和股票债券因为市场价格上涨而增值,你因此受益赚到钱了。
这笔钱你是需要交税的,这就是资本利得税。
这位经济学家说,就是因为没有收这两个税,所有贫富差距才会这么大,只要收了这两个税,收入差就会非常小,大家都共同富裕了。
多收税,竟然还能减少贫富差距,这简直堪称史上最搞笑的观点了。
在中国,房地产税可以成为最难收的一种税了。
从2010年,国家就开始重提房地产税,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年,我查询了一下关于房地产税的相关描述,结果非常感人。
2011年,上海和重庆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开始征房地产税。
但是到了2016年,上海房产税收入为171亿元,土地出让金收入1568亿元。重庆房地产税收57亿元,土地出让金705亿元。
房产税的收入和拍地的收入,简直是是天壤之别。
直到现在,依然是“稳步推进”,“稳妥推进”这样的用词,可以明显的看出房产税推进之艰难。
假如房产税开始全面征收,那么一旦房价出现崩塌导致土地拍卖出让金收入锐减甚至流拍,房产税根本堵不上这个窟窿。
地方的财政收入大量减少之后,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要知道中国的地方债早就已经理不清了,这个雷必然会引爆。
出问题了,谁来背这个锅?
而且房产税的本质是税收,既然是税收,那总得有人纳税吧,谁来交税呢?
而且问题的关键在于,房地产税根本不会减少任何的贫富差距,只会凭空增添纳税人的负担。
现在最流行的提议,就是把房产税按照人头进行面积减免,比如人均减免40-60平。
这样一来,就会产生一个很大的问题和漏洞。
我举个例子,我家买的房子,是北京的郊区,1万1平,100平,价值100万,但是我家里就我一个人,国家给减免了40平,按照60平来收税。
但我的同事小李,他是地地道道的北京本地人,家里在北京二环内有2套房子,每套100平,单价10万,价值2000万,家里有5口人,结果免税。
我的房子100万资产,年年都交税,他家2000万资产却能年年免税?
穷人纳税养富人,这样收税贫富差距只可能越来越大。
还有说按照每年房产的1%无差别收税,这也只是理论上,实际也是不可能的事儿。
很多北上广买房的人,当年也是几万元买的,甚至还有免费的福利分房,现在价值上千万,即便按照1%征收,每年也是数十万。
你辛辛苦苦挣了一年,工资还不到10万,结果一年的工资都用来交房产税了还不够用,但房子你也不敢卖,这能减少贫富差距么?
至于所谓的资本利得税,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你辛辛苦苦全家六个钱包凑齐了首付,然后买了一套房,买完过了几年,好不容易房价涨了点,月供还在还着呢。
这个时候突然每年都让你交一笔税,因为你房价涨了,你是交还是不交呢,今年房价涨了,那明年跌了是不是也可以给个补贴呢?
同样,股市更是变幻莫测了,股票账户里的数字,真的就只是一堆数字,只不过是纸上富贵罢了。
只要你的房子不卖,股票不卖,那就没有实际的资本利得,征税更是无从谈起,赚钱了征税,亏欠了怎么办,维权么?
这当然不公平了,所有人都税负一样的税种,我们称之为累退税,这和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特性是反过来的。
个人所得税的特征就是,你收入越高,承担的税负越高。
但房产税和资本利得税的特性恰恰相反,收入低的收入群里,这两种税占他们的收入的比例越高。
几千万工薪阶层,缴纳了上万亿的个人所得税,同时再全面放开征收房产税,还有资本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的税收征收。
那么只会导致,工薪阶层平均税负较重,造成征税不公平。
房产和股票,对富人来说是财富、投资品,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具有投资属性的刚需“消费品”。
对你我来说,房产其实是一个债务的“纸牌屋”,屋子里面没有黄金,只有真实的负债。
同样,富人可以根据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的行情灵活选择实际,但你不能。
中国现在的确比原来富裕了,但是也没有你想的那么富裕,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仅仅改革开放了40年。
但同时还有太多的历史包袱没有甩掉,贫富差距也是极大。
但治大国如烹小鲜,火候最重要,想要通过征收两种税,就改变中国贫富差距更是天方夜谭了。
所以,征收房产税和资本利得税,表面上是保护穷人,抑制富人的。
但实际上很容易就变成保护富人,剥削穷人的结果,想法和结果往往就背道而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