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康波中选对的,看金融资讯选康波财经
贷款攻略 金融周报|如何理解“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对人民币意味着什么
金融周报|如何理解“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对人民币意味着什么

【本周市场回顾】

国内股市:周初几日均低开高走,但仍受海外市场拖累,国内股指涨跌互现,北向资金净流出

国内债市:受跨月影响,资金面趋紧,但海外疫情等提升避险情绪,债市最终小幅收涨

美国股市:财政刺激仍难在大选前落定,打压市场情绪,叠加疫情形势恶化,美股全线下跌 

黄金原油:美元更受避险情绪青睐,打压金价;美国库存增多叠加利比亚增产压力,油价大跌

外汇市场:虽然美元汇率上涨;但五中全会召开提振市场情绪,人民币震荡收涨

注:数据为上周最后交易日收盘价/结算价 

【本周热点—如何理解“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对人民币意味着什么?】

10月27日,外汇交易中心公告称:“近期部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行基于自身对经济基本面和市场情况的判断,陆续主动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调整后的报价模型有利于提升报价行中间价报价的透明度、基准性和有效性,也是外汇市场自律机制中市场主体发挥作用的体现。”

那么,什么是“逆周期引子”,它的淡出该如何理解?是代表央行希望引导汇率升值还是贬值么?本期我们来为大家进行解读。首先还是抛出结论,央行这一举措本身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将来是升是贬,而是就如公告称的那样,是希望提升报价的透明度,使得人民币的汇率机制更为市场化,只有更加的市场化才能获得更多的认可,才有可能更好的推广人民币的国际化。

1、什么是“逆周期因子”?

首先咱们要知道的是,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即每日人民币有一个开盘的中间价,每天外汇市场参与机构的成交价格,可以在这个中间价的上下一定范围内浮动。其中最重要的中间价就是人民币兑美元。

在逆周期因子推出之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机制为:前一交易日汇率收盘价+夜间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

我们都知道汇率的变动实际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关系,这也是汇率收盘价不断波动的原因。因此在上述公式中,市场供需关系的改变会通过汇率收盘价进而影响到汇率中间价,使得汇率中间价造成较大的波动。

在2017年5月26日,当时的大背景是人民币持续贬值,央行首次宣布加入逆周期因子,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机制调整为“前一交易日汇率收盘价+夜间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

首先我们看一下官方对于“逆周期引子”的解释,根据央行说明,报价行“在计算逆周期因子时,可先从上一日收盘价较中间价的波幅中剔除篮子货币变动的影响,由此得到主要反映市场供求的汇率变化,再通过逆周期系数调整得到’逆周期因子’”,“逆周期系数由各报价行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外汇市场顺周期程度等自行设定”。简单来说,逆周期因子就是对前一日人民币收盘汇率变动中的市场供求因素进行打折过滤。

这个“简单来说”是不是也不那么简单,感觉还是听不懂?听不懂那就对了,因为这个因子它本身就是一个“非市场化”的汇率调节手段。

为了更好的理解,我们看一下它首次推出时的背景,2017年5月,当时人民币面临大幅贬值的压力,原有的定价机制相当于将定价权交给了市场,如果人民币持续贬值,中间价就会贬值,然后市场的汇率价格会进一步下跌,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逆周期引子”就应运而生,关键在“逆”这个字,坦白说就是为了对抗市场贬值预期的一个政策工具。从前几次逆周期因子的调整规律看,当人民币汇率出现持续贬值,市场形成单边贬值预期之际,逆周期因子就会被重启以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当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跨境资本流动趋于稳定之际,逆周期因子则会逐步淡出。

2、近期“逆周期因子”为什么淡出使用?

1)按照前面的逻辑,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民币近期处于升值区间,所以没必要保留“逆周期因子”来应对贬值压力。

今年5月以来,随着疫情的有效防控以及经济基本面的强劲复苏,人民币进入了升值通道。

央行通过逆周期因子缓解人民币单边贬值的必要性降低。尽管仍然存在海外疫情反复、美国大选、中美贸易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扰动,但在国内的较好的经济基本面和偏谨慎的货币政策背景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长期保持稳健是大概率事件。

2)使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更真实地反映市场供给以及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

逆周期因子更多反映为央行层面的主观引导,在实际操作的透明度和市场化上较为一般。“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后,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的主要影响重新回归为“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而公式中的各项要素又是金融市场中公开数据,即能更真实直接的反映市场供给与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变化。因此淡出使用“逆周期因子”报价模型,相当于把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权又交回给市场了,这就提高了人民币汇率的透明度。

当前美元霸权的地位持续受到挑战,其实是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了一个机会,所以趁这个时候,把人民币汇率变得更为市场化,有助于后续推广人民币汇率的国际化。

3、“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对人民币意味着什么?

1) 人民币汇率波动更加市场化,短期波动可能更大,促使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

从短期展望来看,“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后,没有央行主观上的政策干预,相应的人民币汇率则会更加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汇率波动会更加市场化,从理论上来讲,短期内波动可能会加大。

逆周期引子的作用可以简单理解成:人民币汇率“跌不动,涨的快”,那淡出之后,市场将在主体在汇率形成机制中发挥更多作用。这样也促使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形成市场化的有效外汇双向波动机制。

2) 中长期仍是基本面+货币政策原因,支撑长期稳健升值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汇率的涨跌大趋势并不会因为“逆周期因子”存在与否而变化,从长期展望来看,人民币汇率的上涨或下跌,更多的需要关注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以及货币政策影响。

目前我国的经济复苏领先全球,另一方面人民银行也并未像美联储一样大放水,所以这些因素都将支撑人民币汇率。

3) 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汇率交易当中

“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后,汇率波动则受市场影响而波动加大,相应地,依赖中国海外贸易的公司,在外汇结算方面则汇率风险加大,可能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因此“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会吸引更多金融交易者参与汇率期货、汇率互换的交易中对冲汇率风险,也吸引投机者参与到交易当中,市场参与机构会更加活跃。

但是,“逆周期因子”的淡出并不意味着废止。当前中国处于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周期,但未来随着全球疫情的控制,欧美等经济体开始经济复苏后,海外货币尤其是美元汇率也会逐步回升,可能“逆周期因子”还会重新回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框架中来。

建议:

对于个人来说,整体来看人民币长期相对美元还是有更多的支撑,但前期升值幅度较大,考虑到未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可能加大,所以如果个人有换汇的需求,可以考虑在当前相对不错的时点考虑换一小部分,然后留一部分等待后续,不排除会有更好的汇率价格。

对于进出口企业来说,同样因为汇率的波动幅度可能会变大,所以建议应考虑通过远期的方式提前锁定成本,短期内不能预期人民币再有持续大幅的单边升值。

【本周重点关注】

文中数据来源:wind

免责声明: 

本文由小满理财研究所提供,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以合法公开途径获得,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任何读者在阅读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 

在任何情况下,文中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阅读者应当对本文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热门贷款产品
  • 利率低 额度高
  • 3分钟极速到账
  • 灵活借还,按日计息
  • 22周岁-55周岁
  • 信用情况良好
    贷款攻略 更多
    最新资讯
    业绩比较基准与年化收益率区别及投资指南
    资讯
    问答
    ×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康波财经
    值得信赖的贷款资讯平台
    联系方式:kangbocaijingxz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