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词很火,叫“打工人”。
这是什么梗呢?
其实本质上就是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人。叫“打工仔”,略显卑微,叫“社畜”又显得太惨了,所以这部分又改称自己“打工人”。平凡中透露着追求,屈辱里表现出倔强。
就在这个梗爆火的时候,2020年的胡润百富榜公布了。
56岁的马云财富增长1250亿,以4000亿元第四次成为中国首富,49岁的马化腾财富增长1300亿,以3900亿元位列第二。66岁的钟睒睒凭借农夫山泉上市,财富迅速飙升至3650亿,排名攀升到第三。
有趣的是,行业分布上,地产行业的占比已10%左右,排名前50的富豪里只有8个是地产大佬,比例可以算是相当小了,也可以从侧面看出我国经济对于地产的依赖已经降低了很多,而前10中互联网相关行业的大佬占据了半壁江山,在总榜中高科技、制造业、大健康、金融投资也多点开花。
年龄分布上,上榜人数还是以50后、60后为主,70后差不多占20%,80后的数量屈指可数,90后仅一人上榜,就是29岁的喜茶创始人聂云宸,他以45亿财富首次上榜,成为榜单上唯一一位“90后”白手起家企业家。那些高唱着打工人上人的主力军们都到哪去了?
没赶上下海经商的大潮,也没享受到炒房的红利。十年寒窗上了大学,一朝毕业却冲进了送外卖的大军。很多人终其一生,可能都无法赚到首富们的一个“小目标”。时代的红利确实不可再现,但阶层跨越的机遇一直都在你身边。
财富密码
要知道,无论在什么年代里,造成贫穷与富有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信息差”。
商业最开始就是这样,把A货物搬到没有见过A的B城市,就能随便定价海赚一笔,而随着做A生意的人越来越多,A货物的底价开始被更多的人知道并传播,A货物的价格也就慢慢固定下来,人们不会在接受其高昂的定价,只能在合理的利润空间内定价。
炒股的人都知道,谁的消息灵通,就最有可能在风险来临前将亏损转嫁出去,而消息不灵通的只能当韭菜和接盘侠。
这就是信息的魔力,也是所有人通往财富的密码。
富人陷阱
那么现在信息这么发达,智能手机人人都有,是不是就意味着获取信息越来越容易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信息爆炸之后,信息的筛选反而变得更难了。各种信息真真假假、无用的信息都以均等的机会被你接收,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知识去识别信息的真伪,定向的去接受对你有用的信息,那你只能被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
说到底,读书还是唯一的出路。于是富人开始在读书的路上开始挖坑。首先他们会告诉你中国今年大学毕业生有800万,而岗位仅仅能容纳不到300万,创造出一种读书无用论。与此同时富人们却在新建更多的私立学校,把最好的老师挖到私立学校,最后用高昂的学费把普通家庭的孩子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要面临的第一个陷阱。
如果你有幸躲过了第一个陷阱,那么你将面对的是“逃离北上广”的第二个陷阱。与一线城市高昂的房价与物价对应其实就是获取一手信息的速度。而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能力无法与之匹配之后选择的是“逃离”,而不是解决办法。这时候再加上某音上跳舞小姐姐视频和游戏所带来的即时满足感,大部分人都已经陶醉在自己为自己编织的一道安逸的网中了,对于夭折在半路上的小想法漠不关心了。
对于依然身在一二线城市的人来说,你可能不能理解一些理所应当知道的消息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的,而这就是信息一直保有价值的原因。
寒门如何再出贵子
那么,说了这么多什么样的人才能成功呢?我给大家提供两条道路,难易不同,能达到的目标也不同。
如果想完成一个小的阶层跨越,只需要持续的学习、输入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让自己在打工的岗位上持续发光发热,你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而你所能达到的水平就是你下一代奋斗的起点。
如果想实现一个较大的阶层跨越,单单做好上面的事情是显然不够的。因为几乎没有人能够单纯通过打工登上富豪榜。你可能需要对你所在的行业更深的理解,对市场有更敏锐的嗅觉,去发觉商机,走上创业的道路。
创业虽然九死一生,但它也同时赋予了我们单车变摩托的可能性。创业最好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被巨头收购,拿到一笔丰厚的收购金,运气好还能继续在巨头公司内当个职业经理人继续运营自己的产品,这样的例子有腾讯的张小龙;另一种就是逃过所有的巨头狙击,单独上市,身价翻N倍,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就是很好的例子。能做到这样也是人中龙凤了,建议大家谨慎参考。
说这些是想告诉大家未来其实是更美好的,80、90后白手起家的“神话”依然在延续,但阶级跃迁的壁垒在大幅提高。
也就是说,“生活”会越来越容易,“成功”会越来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