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一个段子,说的是目前大家投资理财的主要矛盾是:
拿着现金贬值,投出去可能就亏损。
其实这说的是我们目前投资理财面临的两个问题:
1)低利率可能引发的通胀以及越来越低的固定回报率让我们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
2)新的经济周期下投资理财的安全性的问题了。
所以“低利率”和“安全性”这两个因素,其实是当下造成我们钱包缩水的两个重要原因。
所以,我今天的分享主要分为这个三个部分:
1,低利率产生的原因、趋势和影响
2,资管新规下投资风险在加大
3,应对策略和具体方法
只有充分了解低利率和安全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未来的发展,才能更好的把握趋势和方向,避免投资理财上踩坑,然后找到正确的应对策略和方法。
1,低利率产生的原因、趋势和影响
2020年随着新冠疫情的到来,全球多地开启了降息潮,相信这样的新闻大家不会陌生,而中国也开始下调了LPR利率,也就是贷款利率。
其实从2019年甚至更早就开始了全球的降息潮,疫情并不是利率下行的主要因素,只是加速了这个进程。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国家从1996年接近11%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一路下降到今天的1.5%,而其他发达地区和国家也基本接近0利率甚至是负利率了。
那么,造成低利率或者负利率的原因是什么呢?
宏观经济大拿任泽平说,“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本质上由经济潜在增长决定,进一步取决于技术进步、人口和资本等要素。”
这听上去有点复杂,我翻译下。
我们这里就简单拿银行的贷款利率来举例子吧。当经济上行的时候,总体说来,企业赚钱也比较容易,如果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是10%的时候,它会愿意以低于10%去借贷,比如8%,扩大生产和经营。当经济下行的时候,企业赚钱也越来越难,当它的投资回报率只有5%的时候,再让它以8%去借贷扩大生产和经营,是不是不太可能了,这个时代,国家就开始要降低他们的融资成本,比如到3%,他们才有动力借贷继续扩大经营。
所以,影响利率的一个很大因素其实是经济增长率,这也是为啥大家能看到基本发达国家或者地区都是低利率或者负利率,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就过了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了。
而进一步造成低经济增长率的原因呢,其实是老龄化以及技术进步这些因素,试想一个都是老年人的社会,也没有大的技术进步带来生产效率革命性的提升,无论是消费能力还是劳动力都在减弱,经济又能重回高速增长么?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日本、德国依靠技术创新、移民等政策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人口结构以及经济增长,并没有改变利率下行的必然趋势,只是控制了下降的速度。
所以,利率下行其实是一个经济体发展的必然规律,经济规律可能会迟到,但是不会缺席。
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老龄化和少子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几乎是不可逆的,这也是为啥我们的央行前行长周小川说“中国可以尽量避免快速地进入到负利率时代“。
而这也意味着低利率和负利率这个趋势我们这辈人几乎都逃不掉,它是一个新常态,这是我们考虑未来的投资理财方向的一个重要前提。
大家通常想到的是低利率可能引发的通胀会让钱不值钱,但另外一点同样重要的是,它也意味着银行储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会越来越低。
当你有一天干不动了不再赚钱的时候,理想状态应该是不动本金靠利息就可以生活。假设你1个月生活费是1万,那么:
1)在利率3%的时候,你攒够400万,3%的收益,利息就有12万
2)当利率降到1%的时候,你攒够400万,利息就只有4万了,一个月的生活费就只有不到4000块钱了,如果还想保持之前的生活水平,你就得动用老本。
有没有发现,其实你啥也没干,就利率下行,你的生活水平就直接比打了对折还要多。
利率下行这个因素对我们生活的实质影响,是很多还在赚钱没有靠利息生活的人没有仔细想过的,如果去跟我们的父母聊聊,他们会感受更深刻,因为他们大部分开始退休,不再赚钱了。
2,资管新规下投资风险在加大
可能很多人听到这,会说,利率下行,那我多做投资,提高我的投资收益率啊。
那么这件事情,对于大部分来说,会越来越容易么?
前几天工行代销的预期收益率4.1%的固收理财全面违约,都是高收益高风险,一个4.1%预期收益率的理财也好意思暴雷?这只是偶尔现象么?
大家如果认真想想啊,就会发现这几年陆续开始的p2p暴雷,信托暴雷,理财暴雷的新闻不绝于耳,大家有想过这里面深层次的原因么?
如果你了解过国家从2018年就开始推行的针对金融机构的资管新规之后,你就会发现以上这些绝不是偶尔现象,并且在未来会越来越常见。
因为这是国家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趋势下消除系统性风险的必然选择,风险在不断累积的情况下,要求大家提高风险意识,风险自担。
简单概括下资管新规对于大家投资理财的主要影响啊:
1)打破刚性兑付
2)合格投资人认定
3)收益净值化
4)封闭式资管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
翻译下:
1)未来投资理财都不保本且收益不确定(主要是固定收益类)
2)投资门槛在提高(好的产品或者项目得够资格才能买)
3)流动性在变差(之后再也买不到90天以下的理财产品了)。
而这也意味着,未来投资的风险在加大,大家想靠投资理财获得高收益,意味着你需要承担比之前更高的风险,也对大家的投资理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你是个风险厌恶性的人,对你来说,放弃收益率的执念,接受低利率可能更稳妥一些。
3,应对策略和具体方法
低利率和安全性这两个问题,是大家接下来考虑投资理财方向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不同的背景和趋势下,观念也是需要转变的,比如过去买房就够了,接下来肯定是走不通了。
说到投资理财,很多人脑子里想的都是“收益率”这个概念,但其实正确的投资理财是做好两件事:一个是现金流管理,一个是风险管理。
投资收益率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因为投资的概率是“以钱”为本,而专业的投资理财是“以人”为本。
说白了,有再多钱,其实是为了更好的生活,钱是服务人的,钱背后能带来的生活状态是我们投资理财的最初衷。而我们追求的不过是现在有钱花,未来有钱花,一辈子都有钱花,代代有钱花,所有的风险都可以远离我们及家人,一起过着幸福和自由的生活。
所以,虽然今天的题目叫“低利率时代如何让你的钱袋子不缩水”,但回到本质,这个问题可以回到,“低利率时代,我们的生活品质如何不受到影响?”
那么,首先肯定还是逃不过“合理的资产配置”这个概念,相信这个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模型不少人都见过,不会太陌生。
它其实是讲需要把我们的钱分成四个区间去打理,这个概念几乎对于开始考虑打理钱的人都适用。
1)要命的钱,灵活使用的钱,最近发现身边一些朋友真的是月光,失业后,现金流中断了,可能几个月都熬不过去,这个其实挺危险啊,万一再来一次疫情或者来个中年危机失业呢?
2)保命的钱,这个是保障我们不因为疾病这些因素,造成大的财务缺口,造成你的钱袋子缩水的不只是通胀,也不只是本金亏损,还可能是场大病,这个我就不细讲了
3)投资的钱,这部分应该是大部分人比较关心的了,这部分后面我会具体讲我目前看到的比较适合普通人的几个方向啊
4)长期安全稳定的钱,这部分往往是大部分人忽略的,很多年轻点的朋友可能没想过要从现在开始为未来的自己存一笔安全稳定的钱,让时间为我们在赚钱,来照顾有一天不想工作或者不能工作的我们,这笔钱不因为任何经济变化、投资决策失误影响,一直稳稳的都在。
但也不是让大家生套模型,具体怎么运用呢?不同人情况不一样,所以要充分考虑你的个人情况,比如你的家庭结构、年龄、收入情况,不同情况下,侧重点会不一样,比如对于年轻的朋友来说,可能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一些,投资的比例会更高,对于年纪大点的朋友,想要更稳妥一些,可能投资的比例会低一些。不同的区间每个人的比例会不一样,这个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调整。
最后,我们针对“低利率”这个点来看提高我们资产的收益率的具体方法,主要概括为两点:
1)多元化投资,提高投资收益率的同时,分散投资风险,主要机会在权益类市场
2)提前做好长期、锁利的配置
我们具体来说说。
首先,金融有个不可能三角,我们的投资无非是在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这三个要素里面去平衡。
如果我们想要收益和安全性这两个要素,意味着我们需要放弃流动性,这就是大家所说的慢慢变富,也就是透过长期配置,透过时间,去赚这个收益,比如买股票,短线操作很难长期赚钱,但是如果能长期持有,坚持价值投资,能大大提升赚钱的概率,降低风险。
而想要收益性和流动性这两个要素,基本就要放弃安全性,能有高收益同时好的流动性的投资项目,一定是高风险的。
想要安全性和流动性这两个要素,基本就是之前的固收类产品以及储蓄类产品,基本收益都比较低了。
不同的金融工具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按照不同的侧重点来说,也可以分为收益类、安全类和流动类工具了。
所以想要提高投资收益率,在当下“住房不让炒”的政策背景下,一定是参与权益类的投资,也就是买股票或者基金,而普通人参与权益类市场最常见的方式,从易到难排序如下:
1)指数基金定投,适合懒人,简单易操作,不费心,但基本也只能获得市场平均的收益,比较适合小白,上班族。
2)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适合想获得超过市场平均回报率的朋友,这个本质是在买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建议挑选经历过牛熊,业绩长期稳定的基金经理,我自己更倾向于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
3)私募基金,适合有一定资产量级的人,一般特别牛的基金经理都“私奔”自己去发基金了,因为他们除了收管理费之外,一般还会跟客户约定收益率的分成,所以理论上来说,他们更有动力去把基金业绩做好。如果未来我的资产量级上来了,我应该也会考虑这部分的配置。
4)个股投资,我觉得持有个股能长期获利,这件事情不仅考验投资能力,还挺费时间和精力的,坦白讲,炒了几年股之后,我会发现比较行得通的方式是,建立自己的能力圈,长期持有自己熟悉了解的行业或者公司的股票,否则不如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好好提高自己在自己擅长领域的赚钱能力,比如对于我来说,我目前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是通过我的主业构建被动的收入系统。
但总体来说,如果不是风险偏好特别低的人,权益类的投资一定要参与。
除了权益类投资之外,在利率下行的大趋势下,尤其是对于相对稳健的人来说,锁定利率这件事,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举一个具体栗子,如果拿100万做股票和基金类投资,从第1年到第10年的投资回报率如下,其实大部分年份都在赚钱,偶尔3年亏损,最后本息和133万,但其实最后收益率跑不赢一个啥都不做,就锁定3.5%的复利的“理财小白”,因为他啥也不干,账户里有141万。
所以,我有个同事,在银行工作多年,股票、基金、期货都玩过一圈之后,现在一年收入170万左右,每年拿出140万就做锁利一个动作,她并不傻,是有着多年投资经验的专业人士。
而透过专业的规划,锁利这个动作其实可以让你分期准备200万,花掉360万,再花掉360万,最后还能剩个300万,也就是分期准备200万可以花出360+360+300=1020万,也就是没有风险的情况下,确定一定增值5倍,甚至是8倍的效果。
这是不是有可能至少可以让大家少奋斗个20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