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会是冷冬吗?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冬季将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
2020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海温关键区(Niño3.4区)的监测指数为-0.6℃,较7月份下降了0.3℃;9月1-20日,Niño3.4区海温呈波动下降,监测指数低于-0.5℃,标志着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已进入拉尼娜状态。
9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以下冷水持续发展,对流层低层持续受异常东风控制,有利于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海温进一步发展。
综合分析近期赤道太平洋海洋与大气环流监测实况,结合国内外气候模式预测结论,预计10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水将持续发展,秋季维持拉尼娜状态,并于冬季达到峰值,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其中,受2007/2008年这次拉尼娜事件的影响,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遭受四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袭击。
但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因素更加复杂,除了来自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拉尼娜事件的影响外,还会受到北极海冰融化、欧亚积雪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从去年的暖冬到春节的新冠疫情,在这期间鞋服零售降至冰点。19冬季品类库存积压,2020春季品类库存积压,鞋服企业及零售商心里一直压着块石头;如果本季是寒冬,那么靠寒冬回血获利,打一个翻身仗还是有机会的。
问题是,受疫情影响,今年很多零售商秋冬订货都很保守,上游品牌商备货、备面料亦是相对保守,即使寒冬来了,冬季品类销售缺货是大概率事件。本次寒冬将极大地推动库存及新品的销售,让上游品牌商及零售商有机会回笼资金,得到喘息的机会。
今年10月份,全国大部分区域已经降冷提前,尤其是广东区域罕见的平均温度低至20℃,笔者走访的实体门店在10月5日-8日同比销售提升50%以上,卫衣、风衣、夹克品类大卖。
笔者认为零售商一方面可以将19年的冬季品类进行重组,另一方面可加大本季冬季品类的采购量,包括外穿及打底品类,保守估计同比将增加30%以上的采购数量。
除了服装商品准备之外,零售商加大社群营销及会员招募的力度,适当采购一定数量的配饰及箱包礼品作为会员的赠礼。
另外的因为天气骤冷,儿童抵抗力偏弱,家长们已经做好大量采购秋冬鞋服品类的预算,因此儿童品类市场需求会大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