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几个我在成长路上顿悟经验。
一、忘掉颠覆性创新吧,让存量市场来养你。
在前几年的工作中,我经常会有一些“突破性的创意”灵光乍现,构思项目蓝图的时候,甚至会彻夜失眠,不,应该说是为之兴奋到睡不着觉。
看看那些大部分参加创业大赛的年轻人,还有拦下李嘉诚的车子,求香港首富投资他手上那个只需要200万就能改变世界的颠覆项目。这样的案例太多了,同样的,每天都在发生。
在某年某天的顿悟后,我不再去思考颠覆性的东西了,改变世界不是我的追求,安安稳稳做好一个小领域,就是为世界变得更美好出一份力了。
其实逻辑很简单,大部分想要颠覆创新的人,其实内心是期望着一炮走红,实现单车直接换航母。说白了,就是想赌把大的。长期坚持买彩票的人,就是其中之一。
有朋友可能会说,我不是想去改变世界,只是一直找不到好的项目,因为做什么项目都是红海了,竞争太激烈,好赛道,好项目都被前辈们做完了,只能靠颠覆性创新去博一把,我们80/90/后太难了...
这种思维逻辑,多说几次,自己都信了。
在这个世上,几乎可以忽略没有被人做过的项目,想过的创意。人口基数就在那里,你想做的项目,都有前辈趟过路了。
跟大家分享一个我找项目的方法,只要别想着靠项目去IPO上市走向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的,踏踏实实做事,养家糊口,甚至养活小公司都不成问题。
每一个行业,都有非常多的自身需求。
我刚毕业那会,注册公司还需要对注册资本金的“实缴”,这就催生出来很多的垫资商。
垫资50万,也就24小时时间,能收3000-5000块,我认识几个垫资商,家庭主妇,也不上班,每年靠垫资就过得很滋润了。
比如现在特别火的抖音/tiktok抖音国际版,用户规模大,数据量高,就有足够多的赚钱方式。
玩抖音,需要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视频拍摄、视频后期处理、图片制作、表情包、字幕等等,还有做批量账号的,还可以衍生出“账号批量注册、批量采集、批量去水印、批量加水印、批量上传、IP地址管理、”...
还有变现方面的,比如账号买卖、广告对接、抖音小店、课程培训...围绕着一个产品,我们就可以衍生出N+的服务。
在用户体量足够大的平台上,只要精细化去深耕一个服务,就一定能有所收获。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找项目的公式:
平台:(抖音、快手、小红书、公众号、微博、YouTube、TIKTOK等等)、*服务:(注册、视频、图片、买卖、广告、电商等等)=项目。
即:抖音注册、抖音视频拍摄、抖音图片处理、抖音账号买卖、抖音广告资源对接、抖音小店、抖音培训...
有多少细分需求,就能衍生出多少个细分项目。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匹配我们的细分市场,然后深耕它。
当然了,上述找项目的公式,适用于暂时没有找项目头绪的同学。
如果你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和计划了,剩下的就是执行。
天底下没有那么多的颠覆创新,所有的老行业,稍微动用点新的组合方法,就足够富裕了。
做品牌,会是你这辈子回报率最大的投资。
很多科班出身的同学可能会沉迷于技术,觉得拼好技术,做好产品,就能够做大做强了。
我不否认技术和创新的力量,但从商业运作的角度来讲,营销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且应该是投入最大的部分。
从品牌创立的那刻起,不管是公司创始人,还是营销团队,就应该花精力去铺设自己的IP。
没有品牌和文化的沉淀,再好的产品,充其量为别人做嫁衣。
看看那些做贴牌的产品就知道了,生产商最后也就赚点辛苦钱,利润大头,都在品牌哪儿,比如水果手机,各大运动服装品牌...
你看到商标后面的每一个made in XX的国家,背后都是为没有品牌而流下的汗水。
做品牌,从来没有体量大小之分,无论你准备销售什么样的产品,此时此刻起,都需要认真考虑做长远的品牌计划。
做品牌,做IP,不是让你投放硬广,砸钱放广告。
产品的主理人,公司职员,甚至用户,都能成为品牌的养护者。
花点小心思,把自己的品牌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小品牌养成于润物细无声之中。
比如说我。
康哥有才这个公众号从创建的那天开始,它身上就印上了我对它的期望,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文字,都流淌着我作为主理人的思想,见字如面,每天都在跟读者们交流。
我坚持用文字的形式跟大家沟通,偶尔跟大家汇报康哥有才公众号还有付费社群的发展状况,分享我的运营经验和心得,这些,都是品牌养成的部分之一。
如果我没有输出任何的价值,文化,去投放付费社群的招募广告,那就需要跟无数个人去解释社群的咨询,在“知名度”和“流量的值”多个因素下,才可怜兮兮地实现几个转化。
看看那些投放硬广的小众课程的转化率就知道了,一个字,太惨了。
每天都有几个关注的朋友加我微信,说看了我的文章,觉得很有意思,加个好友,为了关注我的朋友圈,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交流。
这就是品牌的养成带来的沉淀。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微信新朋友发来一条私信:康哥你好,关注你的朋友圈几天了,我觉得你的付费社群特别有意思,希望可以加入,一起学习进步。[收到红包,请在手机上查看]。
你看,多么美妙的一个成交呀。
从价值和文化输出,到流量的吸引和积累,再到转化收益,完整的闭环。
忘掉“酒香不怕巷子深”吧,村里不通网,皇帝的女儿都愁嫁。
朋友,如果你正好打算做自己的产品,赶紧开始做IP吧。
只要方向正确,相信自己,我们每走一步,都有记录。
成长的路上,最痛苦的不是没有结果,而是方向明明是对的,迟迟看不到结果,甚至偶尔还会倒退回去。
这种感触,我自己经历得很多。
虽然目标很清晰,执行也很到位,可就是偶尔会遇到忽然的迷茫,甚至摇摆不定。
怎么办,看看股票的K线图吧,方向对的成长就像大蓝筹股票的K线一样,有时候基本面明明没有问题,却连续下跌好几天,甚至莫名其妙跌停。把K线图拉到3-5年,甚至10年来看,又是稳中有升。
后来我才明白,成长这玩意,不是每一刻都会给我们带来即时反馈的。
比如练技能,日复一日地操作,可能每天的水平都差不多,但是累积到某一天的时候,又会进步神速。
想想我们小时候练自行车,练钢琴,没有一个技术的养成是脱离了“积累性”的。
成长,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
如果感觉到累的时候,甚至遇到连续下跌的时候,不妨放松心情,换点其他事情做做。
等休息好了,再接着去干,毕竟,方向就在那里,即使遇到了山,过了河,趟过了草地,环境再变化,我们的目标方向从来不曾改变过。
用意志去操控身体,我们在阶段性的目的地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