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定位是指零售企业根据目标消费者的需求特性,及竞争品牌在市场上的销售表现,对零售门店的经营、服务目标及标准确立、形象塑造,并把这种形象传达给消费者,从而确立零售门店在心目中的位置。
现在的品牌定位是个什么游戏
在中国,大部分鞋服零售企业所做的品牌定位都是经营者或设计者从自我需求出发,主观设定的,最后出来的产品、形象、渠道、定价与当初设定的所谓的品牌定位的那些逻辑没有半毛钱关系。我们发现一些品牌做客群定位时,常常会用公务员、教师、医生这些身份标签,但是去到门店消费的真的是这些人吗?占比多少呢?没有一个品牌说得清楚,道得明白。
消费者洞察是个技术活
一些品牌在做商品企划前,会做消费者需求调研,但所用的手段无非就是会员消费数据、商品销售数据,这些都是显性的,可观察的;但消费者消费决策及行为背后那些隐性的因素才是最关键的,而企业往往采集不到这些数据又不愿意投入成本去完成这个工作;也因此,通过显性数据得来的分析结果指导产品研发自然是离消费者越来越远。
零售定位的六个基本原则
01)目标性原则
市场日趋细分化,为零售企业提供了众多的市场机会,零售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到底要利用哪一种机会,满足哪一部分顾客群的需要,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市场,这些都直接关系到经营的成败。因此目标性原则是企业定位时;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也是定位的核心内容。
02)赢利性原则
零售企业确立定位,最终目的是为了赢得消费者,增加销售额,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零售商的定位必须充分考虑到其所带来的效益,特别是合理的经营利润的多寡。这就需要把定位策略尽可能地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挂钩,尽量选择成本少、费用低、环节少、销售多、利润高的定位策略,以节约开支、创造收益,提高营销活动的效益。
03)可行性原则
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由于零售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千差万别,特别是市场营销环境中的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存在,要求企业必须本着务实的态度,从自身条件出发,确定既有自身特色又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定位。那种因为“好高骛远”、“赶时髦”或“依样画葫芦”的盲目性定位,只能导致企业营销活动的失败。能导致企业营销活动的失败。
04)前瞻性原则
一般来说,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为了适应近期和远期的发展需求,零售商在确定自身定位时,必须前瞻考量,要具有一定的高度,要考虑现实,更要考虑现代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在公众中树立长久一致的企业形象。
05)统一性原则
零售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各部门、各环节必须统一步调、协调工作。这就要求零售商形象、商品、价格、服务等方面必须保持一致,形成统一的定位。
06)灵活性原则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层次也相应地提高,需求心理发生变化。这就要求零售企业必须善于抓住机遇,能够审时度势,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定位策略,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确保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成功的零售定位应把握好如下基本要点
01)定位的目的是为了使零售企业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02)定位所要展现的是零售企业与竞争者的不同之处和超越之处;
03)定位确立的是零售企业的服务和商品在消费者心目中与众不同的位置;
04)定位应包含产品和服务是什么样的和谁来购买的基本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零售企业的定位不一定是同类企业所没有的,但应当是竞争对手所没有或是没有注意到的,而且对消费者有较大的吸引力;定位应当建立在对本企业的特色优势和对竞争对手特点的深入分析,及对消费者需求的准确判断基础之上。
影响零售定位的因素
零售企业在确定定位时除了要遵循上述原则,还应当充分考虑其基本条件和相关内外部因素。
01)外部因素
影响零售定位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宏观环境。市场和消费的总体趋势,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制与限制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到零售定位是否科学合理,也决定着定位的合法性和自由度。
中观环境。包括零售商所处地区的市场规模与趋势,消费需求与趋向。
微观环境。零售商所处的区位条件、竞争状况等方面因素,是影响零售定位的最直接因素。
02)内部因素
影响零售定位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零售企业的经营能力。零售企业的经营能力包括发展规模、盈利能力、人才储备等,这是确定零售定位的重要基础。
零售企业现有的定位。零售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固步自封会被市场所淘汰,颠覆性变革又会导致传统消费者的快速流失。
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有不同的优势与弱势,零售定位应当遵循规律,扬长避短。其中,店铺业态模式应当重点考量。
零售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目标。零售定位必须与零售企业的发展战略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