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康波中选对的,看金融资讯选康波财经
贷款攻略 从肯德基6元早餐到服装品类创新
从肯德基6元早餐到服装品类创新
摘要:据《中国早餐消费报告》显示,66%的中国都市消费者每周在家食用2~3次早餐,2013年的这个数据是77%。消费者在外吃早餐的场所,早餐摊占比49%、便利店占比29%。

一日之计在于早餐

据《中国早餐消费报告》显示,66%的中国都市消费者每周在家食用2~3次早餐,2013年的这个数据是77%。消费者在外吃早餐的场所,早餐摊占比49%、便利店占比29%。

在家或是在外用餐带动的巨大的早餐市场逐渐成形,消费者用于早餐的花费明显增多,消费意愿也更强。根据英国权威调研机构英敏特(Mintel)发布的报告预测,中国消费者早餐食品总消费将从2015年的1.334万亿元增至2021年的1.948万亿元,到2021年,在外食用早餐的市场销售额预计将突破8400亿元。

早餐是快餐连锁店当天最重要的一餐。麦当劳自1971年以来一直是美国早餐市场的领导者,但近些年来麦当劳早餐业务逐渐被Taco Bell的早餐和Dunkin的早餐三明治给比下去,同时还有星巴克的强势竞争。

在中国,麦当劳也一直端着,不肯向肯德基那样做中式早餐的粥类食物以及油条和豆浆。这便导致了麦当劳在中国早餐的初步市场上先期落后的局面。提起早餐,国人已经明确了一个认知:在肯德基有中式早餐吃,味道还不错。

在早餐这种食物的体验中,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味道。对于需要在外就餐的餐饮核心消费群体,中午和下午的正餐一周里会变几次花样吃,但早餐往往只会选择那么几种。这就是为什么早餐肯德基做得更好的原因。

放大到整个国内,各地早餐的品种五花八门,早餐本来就是一种地方小吃,全国性连锁快餐想要各个击破确实比较困难,但有一个主线是可以把握的:温热的、易消化、不油腻、饱腹感强能提供一上午能量的早餐,是中国胃的共性要求。

肯德基在提供汉堡、咖啡这类洋餐之余,不仅加入了粥、油条等传统中国食物,还增加了饭团、蛋卷等品类,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早餐选择,麦当劳则只有火腿蛋的麦满分和咖啡;随后,麦当劳也开始研发粥,材料还主要是“鸡”肉时,肯德基的粥已经有了牛肉蛋花粥、香菇滑鸡粥、皮蛋瘦肉粥等多款味道。结果显而易见。

其中,传统早餐类型的消费量仍占主流。显而易见,包子、豆浆、油条、煎饼等传统早餐品类占据着早餐市场的绝对份额。

将近一半的中国消费者表示“热食”是非常重要的早餐元素,仅排在“健康”元素之后。这一传统习惯很难被改变,大多数消费者早餐需求更理性,猎奇心态较少,更希望吃到熟悉的味道。对经营早餐的企业而言,研究消费者的喜好显得极为必要。

年轻消费者对早餐的需求:速度要快

80后、90后年轻人群在餐饮整个用户层中占比接近七成,90后正在逐渐超越80后成为餐饮业的消费主体。这部分人正是处于学习工作黄金期的学生、上班族。面对一上午高负荷的学习和工作,早餐的“充电”作用实在重要,但早上又是最忙碌紧张的时刻:熬夜起晚、交通通勤压力,早餐时间被不断地压缩。

消费者的时间愈发宝贵,对便捷早餐的需求就越迫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早餐时间要求极为苛刻,一半以上的受访者愿意等待早餐做好的时间仅为2~5分钟,一旦超过5分钟将失去等待的耐心。

效率成了中式早餐的头等大事

美国这样的国家在饮食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效率,因而有了最大的汉堡、三明治的生产销售额,同时也是谷物早餐最大的市场。但因为饮食习惯问题,这些食物在中国的消费量有限,市场机会仍然得在传统早餐品类中挖掘。

最终,机会点就变成了:谁能通过自身开发或者合作整合,来占据早餐标准化的供应链。

除了“快捷”,还有一个重要的是“健康”

最主要的早餐食品比如“谷物早餐”,以谷物玉米、黑米、荞麦、红枣、大米、小麦、燕麦等为主要原料加工成片,再加入牛奶(冷食)或稍煮沸片刻(热食)食用。

在中国,本地人群食物摄入多样性欠缺、营养成分不全面仍是一个问题,同时也是市场机会:让谷物早餐食品升级成为新早餐战场中的第二战场。

谷物早餐从欧美来到中国,最大的推动力就是其能快速提供全面营养,企业可以利用消费者对营养和便捷的诉求,来满足他们根深蒂固的对热食的早餐偏好。相关数据也反映了这种需求确实在不断增加:在全民健康意识增强的背景下,中国谷物早餐市场需求量从2013年的16.5万吨增长到2017年的23.6万吨。

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早餐市场。对于企业,早餐的经营环境会越来越有利,但仍需要时刻保持警醒,以消费者为核心、不断创新升级产品、优化打磨供应链,有时候换道超车可能比弯道超车更具效果和侵略性。

服装品牌如何做品类创新

在某些区域,每年春夏交接的3月到夏秋交接的7月、8月都是服装行业的销售淡季。有的区域像浙江,脱下冬装就穿夏装,3月的春装几乎是用来过渡的,而7月、8月、9月的秋装即使上新快也摆脱不了静静陈列在门店的命运。

这既跟区域的天气温度变化有关系,还跟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及习惯有关系,相对来讲大多数消费者购物还是基于体感及即时需要的心理,一般不会为了尝新而买了挂在衣橱里等需要的时候再穿的。

问题来了,季节服装卖不动,那么3月、7月、8月到底应该上什么品类?卖什么样的商品才能渡过淡季呢?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跳出服装品类的范畴,实体门店卖美妆行不行?增加美容、美甲服务行不行?

生活方式是什么?谁才是生活方式品牌?当下,太想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商业行为明显没落。像那种有自己的个性,只满足一种人群需求的商业反而得到了发展机会。也就是通过消费圈层的设置解决品牌客群的定位,对80后、90后的消费习性进行划分,由横切面变成纵切面,变成一个垂直性的人群定位。

如果敢想敢做,每个人做品牌,做终端销售的时候,只要找到定位客群的消费需求,一定有非常多的方法去实现。对零售行业来说,每个从业者都面临消费方式升级,消费渠道升级,比如说门店直播已经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好的问题。

淡季不淡当然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服装品牌需要品类创新这样一种思维颠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进行思考:

01)消费者的核心是什么

当我们要做一个品牌的时候我们要考虑消费者考虑的核心是什么?我们在卖场做的所有动作在消费者行为学来看都是消费行为终期,就是如何快速有效的达成交易。

现在我们要考虑消费者行为学中的消费前期,就是消费者为什么要到这家店?他如何认识这家店?这家店能给消费者解决什么问题?这就是一个消费者选择一个消费品牌的一个前期的考量。

02)消费时间要素

消费者考虑的第一个要素是时,时间,就是我到什么地方大概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这是消费者第一要考虑的。

比如,在肯德基吃饭估计花费20分钟左右时间,在星巴克估计要花费一个半小时。消费者停留时间越长,消费价格越高,也就是说客户价值越大。

 

03)消费价值要素

消费者只会为自己心里的消费盲点区反复多次的产生购买力,比如滴滴打车等打车软件的出现,这些工具可怕的并不是打车的便捷性,而是改变我们对于打的士消费的消费盲点提升。

品牌建立的最大成功点就是这个品牌给消费者产生消费的盲点区,也就是价值的盲点区。

04)消费环境要素

哪些因素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高颜值的环境能否提升客户体验?现在一店一景渐成流行。过去,提到连锁门店,“千店一面”是显著特征,显然是有助于消费者辨别和认知品牌。

而现在高流量、高成交的门店都有这样的特性,里面每一样东西,每一个角落都能自成一道风景,拥有小趣味。门店就有了自带话题的网红属性,这样的门店才适合互联网时代,根本不用为没有顾客进店担心,也不会为品牌(门店)传播能力担心。

热门贷款产品
  • 利率低 额度高
  • 3分钟极速到账
  • 灵活借还,按日计息
  • 22周岁-55周岁
  • 信用情况良好
    贷款攻略 更多
    最新资讯
    2025年端午节股市休市安排详解
    资讯
    问答
    ×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康波财经
    值得信赖的贷款资讯平台
    联系方式:kangbocaijingxz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