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股市不持续调整嘛,很多基民心态爆炸,想找地方发泄,这不,有个基金成了并不冤的“冤大头”,被骂出翔,连续出圈上热搜~
这只基金,名叫诺安成长混合。
说它冤是因为,最近所有股票股基都在跌…
说它不冤是因为,人家跌几个点,丫能跌几十个点,该~
我看了下净值,从7月14日行情顶点到9月10日,不到俩月,净值跌了31.1%。
诺安成长混合近两个月净值走势
要知道,同期沪深300只跌了5.58%,“力哥七步定投实盘”跌了5.05%,哪怕同期最惨的创业板指数也只跌了13.1%,你这30%+,咋来的?
只因 all in 半导体。
诺安成长现任基金经理蔡嵩松,在其接手前,诺安成长风格更偏向周期股和大蓝筹,但去年3月接手后,蔡嵩松把仓位全调整为半导体,一直满仓不动摇,一条路杀到黑。
截止6月底,诺安成长前10大重仓股占比81.43%,前14大重仓股更是占比95%+,清一色半导体概念股,这集中度比最激进的半导体芯片ETF还高,都能视为芯片ETF plus++敢死队了……
诺安成长混合前十大重仓股占比
这可能和他所学专业有关,硕博阶段,蔡就读于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院,主攻芯片设计。
但懂半导体不只你一个,也不见人人都这么极端,关键还是个人风格。
蔡嵩松说得很直白:
“追求收益和控制回撤,就像一对矛和盾,没法兼顾。
我更希望成为‘锋利的矛’,在自己看好的赛道上追求超额收益。所以不会为了控制回撤,牺牲进攻性。”
这样看来,蔡倒是个言行一致的人。
但请记住,投资有个重要法则:盈亏同源。
任何策略风格都有优缺点,不可能完美。
你胆小,只敢把钱存银行,就决定了你虽不会亏钱,但也跑不赢通胀;你胆大,重仓P2P,虽然预期收益是银行4-5倍,但也要冒暴雷风险。
股市也一样,过去让你巨赚的策略,未来也会让你巨亏,反之亦然。
蔡嵩松只想当“矛”,芯片股行情起来时能赚100%+爽翻天,但也因此舍弃了“盾”,当中芯国际“上市即巅峰”,行情落幕后,完全无法控制回撤,必然跌成狗……
中芯国际上市以来股价走势
蔡嵩松不是不知道半导体有泡沫,但他坚决不减仓的逻辑也是前后一致的:我就是看好半导体,就算暴风雨来了,准备以时间换空换,硬扛过去!
02
上周,长信基金副总经理安昀在半年报中不点名diss了蔡。
他说这位兄台从业不过3年,做投资才1年,规模从去年十几亿迅速膨胀到现在近两百亿,该产品全仓半导体,“我不禁陷入沉思,虽不免有葡萄好酸之嫌,但是这样真的好吗?”
作为理财师,力哥就把这句似反问似设问就是不好意思明怼的问题给答了吧:
这样做不好,很不好,蔡嵩松身败名裂也活该。
首先,从法理上看,你的基金名叫“诺安成长混合”,属混合型基金,这是基金招募说明书里明明白白写清楚的。
基金风险档次:ETF>普通指基>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基金。
为控制回撤,提升稳定性,混合型基金最低可只持有60%股票仓位,低于股票型基金(80%),在投资者认知中,混合型基金的投资风险也应低于股票型基金,更应远低于永远满仓的ETF。
但你实际上把混合型基金配置成比ETF还激进的产品,投资者买基金前要做风险测评,你让原本只能承受混合型基金风险的投资者,不知不觉中承受了高于ETF的,不适合自己的巨大风险,属误导投资者。
其次,混合型基金强调一个“混”字,也就是东买点,西买点,也是为了控制回撤,提升稳定性,你却全仓半导体,这种做法只适用于行业指基或行业主题基金,投资者真想满仓半导体,不会买半导体ETF吗?费用只有你1/3。
你这么做,还是在误导投资者。
如果是私募基金经理,你爱咋玩咋玩,但作为公募经理,蔡并未尽到自己职业操守,优先考虑投资者利益。
他这么做的唯一目的,就是想自己扬名立万,大赚特赚。
全仓单一行业股票,且持股集中度超高,某种程度上,就是赌博。
赌美国残酷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会倒逼中国半导体产业奋发图强,快速成长,从而赚得盆满钵满。
如果赌赢了,诺安成长业绩飙升,排名前列,会吸引无数跟风追涨的基民,规模迅速膨胀,蔡经理管理费提成赚到手抽筋。
如果赌输了呢?
没事,反正亏的是基民的钱,崽卖爷田不心疼,大不了风头过去后,再赌一次呗~
事实也正如他所料。
去年6月底,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基金经理,诺安成长规模还只有10.7亿,随后一年,由于押对芯片股,净值不断飙升,结果飙得越高,吸引韭菜越多,去年底突破50亿,今年3月底突破100亿,6月底突破150亿,到7月巅峰应该逼近200亿。
诺安成长混合净资产规模变动
也就是说,虽然去年6月底到今年6月底,该基金大涨122%,但完整吃到整段收益的,只有最初10.7亿持有人(前提是没中途下车),至少100亿+持有人,今年才上车,除年初和3、4月调整期上车的,现在还能勉强保持盈利,剩下全部套牢,尤其是7月行情起来后冲入场捡钱的几十亿韭菜,普遍深套20%-30%。
看净值,诺安成长过去1年还是大赚50%,但大多数持有人实际上却不赚反亏,不骂娘才见鬼了。
03
除了职业操守有问题,蔡的做法还有很不好的示范效应。
我A本身散户过多,喜欢短线炒作,追涨杀跌,把股市当成大赌场,而非我们一辈子投资理财的工具。
基金作为专业机构投资者,本身就具有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长期投资、运用资产配置理念,进行组合投资的责任。
但蔡嵩松的做法,和普通散户(赌徒),又有何区别?
虽说股市打开门做生意,只要不违法,爱咋玩咋玩,但我们一定要清楚“盈亏同源”这个道理。
很多人只求快速致富,以为自己能承受很高的风险,看别人吃肉就眼馋,等自己挨打就骂娘,才发现自己根本承受不了巨亏带来的痛苦……
我不认为普通人有那么好的眼光,能在选股和择时上都超牛,把把都赌对。
择时不准,最简单的办法是用智能定投策略来解决。
选股不准,最简单的办法是买一揽子指数基金,不求超高收益,一夜暴富,但东方不亮西方亮,长期看依然有不错的回报,而且遇到暴风雨,回撤也相对可控。
04
说到芯片,顺便多嘴一句:
最近国泰芯片ETF大比例拆分,一拆二,原本2块多的净值拆分后变1块多,你持有的份额多一倍,实际上没任何影响,有些券商系统更新比较慢,会显示该基金暴跌50%,吓坏了小白。
你说既然没任何实际影响,为啥还拆分?
为了赚钱呗~
人有种本能,叫“喜新厌旧”。
用在基金上,就是小白喜欢追捧新基金,觉得新的总比旧的好,结果完美中招(事实是任何时候,老基金都比新基金更值得买)。
你的银行客户经理老喜欢给你推各种新基金,是因为新基金为了造势起量,有专门的营销费用给到渠道,他的提成高。
人还有种本能,叫“恐高”+“贪便宜”。
在股市里,就是小白喜欢买低价股/基,惧怕高价股/基。
3块钱的股票真便宜,翻个倍也才6块钱,还是便宜,看起来更容易实现啊~
1000块的股票贵出翔,翻个倍2000,想想也不可能啊~
股市短期看是投票机,长期看是称重机,股价长期走势,最终还是取决于基本面。
这些年A股越来越成熟,逐渐美港股化,也就是绩优股涨了还能涨,垃圾股就是万年不涨甚至长期下跌,过去那种一轮牛市鸡犬升天的普涨撒钱行情,未来可能永远不会再出现了。
一样的道理,净值1元的基金涨到2元,和净值5元的基金涨到10元,概率一模一样,觉得5元基金太贵,完全是你心理作用。
但老百姓不懂,跟着本能恐高,基金公司为了持续营销,乐得拆分降净值,让你误以为“便宜”了,更值得买了。
这种套路,07年那轮牛市里满大街都是,专门忽悠新人小白。
经常有人问力哥,XX基金跌到X元是不是就算低估能入场了?
这是根本上没搞明白价格(净值)和估值的区别。
价格(净值)5块不一定贵,价格(净值)5毛不一定便宜,你必须拿股价÷每股净收益/净资产/销售额去做比较,算出来的数字才是估值。
这个估值,还要横向和其他股票甚至股市比,纵向和自己过去比,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增长预期(PEG),才能最终判断贵贱,是该入场、离场,还是暂时观望。
总之,投资就是投人性,无法洞悉人性,洞察人心,你读再多财报,研究再多技术,还是韭菜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