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货币是用来进行商品交换的,我们国家的钱币文化根源可以追溯到千年前最原始的商品交换时期。在西周晚期的时候,除了贝之外还有很多没有特定规则的散铜币、铜块之类的钱币。现在由于现在考古人员的不断挖掘,我国钱币的历史已经越来越完善。
乾隆通宝属于清朝时期的货币,因为当时乾隆在皇帝中活得最久,所以它是清朝铸币数量最大的铜钱。曾经有一个传说称它可以带来好运,而且因为谐音很像“钱”,所以它很受人们的喜爱。不过由于它的数量很大,加上清朝离现在的年代不算远,遗留的数量又有很多,在市场上很常见,所以市场价格普遍偏低,有时候10元钱就能买到三枚。
其中宝泉局、宝源局和宝云局的制作数量最多,不过它们有很多的款式类别,较为贵重的就数雕母、母钱、样钱以及花钱,因为这些很少见,所以它有更加深远的纪念意义,价格也就高一些。比如在嘉德上面拍卖的背龙凤花的钱币交易的价格是4370元;背宝源雕母上美品的价格达到11500元,背宝泉母钱的价格是8625元。
不过,虽然价格上没有达到百万的钱币出现,但是很多的价格也都在几千到几万的,也有的达到十多万,比如由新疆铸造使用的红钱。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更具有意义和价值的雕母:
1、乾隆通宝龙凤:1,800,000;
2、乾隆通宝天下太平:2,100,000;
3、乾隆通宝(宋体)背龙凤:2,750,000;
4、乾隆通宝(宝泉)小平母钱:1,818,050;
5、乾隆通宝天下太平乾隆通宝:1,700,000.
6、清宝泉局“乾隆通宝”小平大:5,760,000;
7、“乾隆通宝”背“天下太平”:1,940,000;
8、清“乾隆通宝”背“天下太平”:2,600,000。
乾隆通宝只有少数的背纹钱有文字以及图案,其余还有合面钱、吉语钱和很多私自铸的等没有太多价值的货币。不过数量极少的雕母却极其珍贵,毕竟想要拥有好的价格,既要有好的工艺,还要有好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