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很多姑娘工作三、四年了还是月光,信用卡总是差东墙补西墙,每到月底、年底就感到无比焦虑。
想要彻底摆脱月光族,首先要养成定期盘点自己的负债和资产的习惯。
挣钱是“流量”概念,即现金流,看似每月不低的工资定期进账,挣的也不少,怎么就活得如此穷?
其实,工资带来的只是表面的现金流,它只是一个“流量”,还不能算个人资产。
比如你一个月赚1万,但第二个月又马上花了1万,钱就像流水淌过一趟而已,什么都没留下。
或者是你一年赚了50万,可第二年却花了100万,实际上你反而成了“大负翁”。
资产可以分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投资性资产、自用资产;负债也可以分成消费性负债、投资性负债和自用负债三种。
消费性负债,包括我们的信用卡账单、京东白条借款、借呗花呗欠款,以及找朋友同学借钱买东西的,即因个人消费而产生的各种负债。
一笔笔算下来答案就清晰明了,原来每月的工资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变没的。
投资性负债,投资性负债对应的是投资性资产,也就是因为投资而产生的负债。
比如,你在深圳有了一套自住房,又贷款200万,在老家三线城市买了一套价值250万的投资房用于出租,这套投资房就是投资性资产,200万的贷款就是投资性负债。
除了投资买房之外,还有借钱买股票买基金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都可以视作投资性负债,一笔笔列出来,最后算净资产的时候都需要把它们减去。
自用负债,对应的也是自用资产,也就是买自用房、自用车所产生的债务。或者因为买房买车找亲戚朋友借的钱。
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得到的净资产才是真正属于你的财富!很多姑娘看着每月工资的流入觉得自己还是很有钱的,但是一算净资产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么穷。
而这三大负债中,让很多姑娘成为月光的罪魁祸首,就是消费性负债。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满眼望去都是各种刺激你消费欲望的广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鼓吹一种潮流风气,会花钱的姑娘才更会赚钱,会花钱的姑娘才有人爱。
典型的消费主义特质,就是把消费与个人社会标签捆绑在一起,让你为个人标签支付更多的金钱。
简称:你买什么,你就是什么;你买什么,就能拥有什么。
比如这些直击人灵魂的广告文案:
20岁喜欢的裙子40岁再买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精致地猪猪女孩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名牌包包;
30岁的女人怎么可能不用最好的眼霜;
穿上香奈儿的时候,灵魂都是有香气的女子;
你不肯花钱宠爱自己的样子,真的很丑。
仿佛你买了XXX就能收获美好,买了XXX就是有个性,买了XXX就是精致,买了XXX就能生活一片阳光。
反之,你就不是一个精致的女人,你的生活都是枯燥无味的。
许多姑娘就在买买买的路上越走越远,无法回头。内心无比痛苦但又控制不了剁手的欲望。
当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的鸿沟越来越大的时候,拆东墙补西墙就开始了,信用卡越办越多,花呗借呗额度刷刷上涨,开始问同学、朋友东借西挪。
最可怕的是,很多姑娘因此而走上出卖尊严和肉体的道路。
比如闹得沸沸扬扬的裸贷事件。为了几千块钱的贷款,她们不惜用裸照视频作为抵押,她们不清楚的是 这些借款周息就高达30%, 如果借款2000元,每周就要付高达600元的利息,如果不能按时还款,还会利滚利,直到滚成一个无法尝还得起的天文数字,借款人的人生因此而毁灭、凋零。
月光不可怕,可怕的是发展到不加节制地消费,不懂得管理自己欲望,最终被消费主义的黑洞所吞噬。
会花钱才会赚钱,或者说要舍得会为自己花钱,道理都没错,区别在于如何花钱。
真正的会花钱,绝不仅仅是为自己买名牌包包,买大牌化妆品,买一堆能让自己光鲜亮丽的饰品这么简单,而是用钱投资自己的大脑、技能、资产等。
投资资产
《富爸爸穷爸爸》中提到过这样的观念:
富人和穷人的区别是什么?富人买入资产,而穷人买入负债。资产能够为我们带来现金流入,而负债则让我们的现金流出。
富人思维的人会优先把钱用来购买投资性的资产,用这些钱作为本金为自己赚更多的钱。
而穷人思维的人把手头的钱通通用来购买负债,各种包包化妆品衣服电子产品。这些负债并不能为自己带来任何现金流入,反而会让人的消费欲望不断膨胀,陷入一个无法摆脱的恶性循环。
投资自己
花钱投资自己是最好的投资这句话完全没错,但是仅仅把这种投资理解为给自己买几套大牌衣服,多几个名牌包包,其实是很狭隘的,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的大脑和技能。
面试官不会因为你穿了一款新潮的裙子就录取你,老板也不会因为你用了大牌化妆品就给你升职加薪。
花钱投资自己的专业技能才是硬道理。
办公室里从不缺为了展现精致生活而常年月光的女生。
但A,是我见过最特立独行的一位,月薪2万+的她通常两三套衣服换来换去穿,得体整洁,也不追新潮的衣服,不买大牌化妆品。
但是有一次公司员工有自费自愿到国外培训的机会,费用3.2万,很多人想去却觉得太贵,或者拿不出闲钱来,最后女生中只有A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后来她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明显地提升,很快被升职加薪。而且身在一线城市奋斗的她,还在老家投资了一套小房子在出租。
会花钱的人都花了这两样钱。
花学习的钱,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或者综合能力,让自己更有竞争价值,从职场上换回更高收入的回报。
花投资的钱,适当、优质地购买投资性资产,让这些资产源源不断地带来现金流,即钱生钱。比如,定期不断地基金定投,让自己的资产不断增值,拥有属于自己的小金库。
当然,经济学里,从来不认为节俭是美德,如果人人都那么节俭不肯消费,那经济发展的步伐就会倒退,只有鼓励刺激大家拼命消费,甚至是透支未来去消费,经济才能蓬勃增长。
但是过度消费之后,没人会管你因为消费负债累累的焦虑不安,没人会为你年岁渐长却一无所有的未来负责,更不会有人替你因为物质欲望而误入歧途的人生买单。
真正的会花钱,既不是过渡节俭,也不会过渡消费,还能拥有自己的小金库。
这个小金库可以很有利地支撑你人身独立、精神独立、人格独立。
你可以在职场中受到不公平压迫时有底气地甩手不干,而不是因为钱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你可以在经济萧条被裁员后半年找不到工作时悠闲地给自己放假,而不是焦躁不安。
你可以在男朋友那里受气后潇洒地掉头就走,而不是觉得离开了对方生活过不下去。
花钱,可能迫使你更有动力去赚钱,但并不代表你就能赚到更多的钱,而真正的会花钱是让自己越来越有钱或者越来越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