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90后成为职场新星,团队管理也越来越难。90后的职场人,几乎都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长大。没有吃过什么苦头,更不受管束。他们有自己的独特想法,特立独行,又创意无限。因此想要管理好这样的一群团队,着实不易。
樊登老师在《低风险创业》一书中,提到关于生物态团队的管理方法。
什么是生物态团队呢?团队成员呈现动态的不稳定结构,可以自生长,只要提供给团队丰富自由的土壤环境,让团队成员自由的萌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最后能活下来的,就是我们需要的人才。
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好的人才都是自由生长出来的。给予激励、正确的引导、耐心的陪伴,团队成员会慢慢成长为最好的样子。
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就不用对团队进行管理了呢?NONONO!团队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有相应的方法和工具。今天就和大家分享生物态团队的管理和沟通。
生物态的创业团队需要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作为团队的领导者需要具备不同的领导风格。
一、指令型领导风格
当大学生初入职场时,并不知道自己该去做些什么工作,这个时候需要指令型的领导明确告诉职员该做些什么,哪些不能做。
这一阶段的员工需要的沟通工具,最多的是告知。告诉他们一项工作应该如何分步骤完成,需要注意的要点是什么。给予员工明确的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员工的责任心。
但是告知的沟通工具切记不能使用太多,我们需要的是慢慢培养员工的独立意识,建立员工工作的责任感。
二、教练型领导风格
当员工入职半年后,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在没有人明确发布指令,也能自行完成工作。但是经过半年的接受别人指令完成工作的状态下,很难有强烈的工作意愿,因此这个时候的员工,需要教练型领导。
教练会根据员工的工作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
比如我在前几天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在《可复制的领导力》中有提到日本管理者对下属布置任务都是强调五遍。
第一遍,管理者说,小李,麻烦你帮我去XX光电拿组灯。小李回:好的。转身就走。
第二遍,管理者说,别着急,回来。麻烦你重复一遍。小李:你是让我去XX光电拿组灯,对吗?这次我可以走了吗?
第三遍,管理者说,你觉得我让你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小李:你让我做这事的目的大概是咱们这次发光字的灯不够用了,客户要求高,XX家的灯质量好。这次我可以走了吗?
第四遍,管理者说,别着急,你觉得这件事你会遇到什么意外?遇到什么情况你要向我汇报,遇到什么情况你可以自己做决定?小李:这件事大概有这么几种情况……如果遇到A情况我向你汇报,如果遇到B情况我自己做决定。您看可以吗?
最后一遍,管理者说,如果让你自己做这个事,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和建议吗?小李:如果让我自己做,可以多选择几家光电公司,进行价格和质量的对比。在质量保证的情况下,拿到最低的价格。
教练型领导应对员工的沟通工具应该是讨论,让员工充分了解领导处理工作的具体用意。帮助员工清晰工作背后的原理,让员工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应用。
培养这类员工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但是很值得,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培养,也可以授权其它管理者做,这也是锻炼工作时间长、经验、能力强员工领导能力的方式之一。
三、支持型领导风格
教练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意愿,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因为员工依然无法自己做决定,工作意愿也只是中等,接下来需要的是支持型领导风格。给予员工支持,尊重他的个人能力,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工作意愿。
比如,你可以问员工,“这项工作,你准备怎么处理?”,听完员工的回答以后,可以对他说,“你的想法不错,就按你说的办。”
这一阶段的员工,需要领导者大量的支持。领导者面对这个阶段的员工需要用到的工具是提问,通过提问帮助员工理清工作目标,给予员工尊重,让员工有主人翁意识,激发员工的潜能。
记住,当领导者提问后,员工给予答案,不要评判,更不要给予建议,领导者这个需要需要做的是激发员工的潜能,让员工自己去寻找答案,领导者给予支持就好。
用教练技术中的“GROW”模型,帮助员工明确目标、了解当下的现状,通过提问让员工不断深度思考,给出目标的多种解决方案,做出选择。最后员工通过自己给出的解决方案,执行的意愿Will。
支持型领导可以深度提问,比如“你刚才想到的这么多解决方案,你觉得哪一种最好?”“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做?”“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我什么样的支持?”“遇到问题,你准备怎么做”等。
四、授权型领导风格
当我们发现员工成长飞快,按照他的想法,工作、项目能得到圆满的解决时,领导者需要给予员工充分的空间,让他有机会独当一面,自己做决策,也就是授权。
通过充分的授权,我们可以培养团队的骨干,成为领导者的左膀右臂,培养这一类员工就是授权型领导风格。
这一阶段的员工,领导者需要用到的工作就是观察。当领导者把工作充分授权给员工后,领导者需要做的就是充分的观察。即使领导者再用人不疑,也不能过度的信任。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员工无意识中表现出来的优点以及缺点,以后在安排工作时,也可以避开很多雷区。
能符合创业团队的员工,更多的是在公司中慢慢成长出来的。领导者需要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