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的内核其实是如何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不满足需要,根本谈不上营销和消费。同时,要把消费者当人看,而不仅仅是消费者的这一身份。
流量思维是什么
无论是线下还在线上,无论是移动端还是PC端,无论是传统电商还是社交电商亦或是直播电商都是以流量为王,大家都在挖掘流量,有了流量就会有成交。
用户思维是什么
用户思维就是要花精力去研究了解用户,给用户打上特定的标签,绘制用户画像从而洞察用户需求,深耕用户。
通过深度的维护,与用户形成强关系并让这种关系牢固起来,持久化下去。让用户从认知及行为上信任你及你的产品或服务,从而达成高的用户复购率或者转介绍。
无论是流量思维还是用户思维,本质上还是经营流量。用户思维固然重要,但业绩增长依然需要足够的流量做配合。
流量大也要留量大
流量营销的升级就像恋爱的升级:之前的你,总想花枝招展,只为了让他在人群中多看你一眼;现在的你,需要千锤百炼,让她流连忘返。如何用你的商品或者服务成全你的客户?这才是企业思考的终极问题。世间过客匆匆,人们来来往往,并且频率越来越快,比“吸引”更重要的是“留下”。
实体经营到底经营什么
传统的经营逻辑早已失效,实体经营比拼的不是卖商品,而是服务人。当下正在进行从实用性到表达性的时代更迭,在这个时代,商品表达的内涵就会特别重要;商品本身是客观的,关键在于用什么方式去表达、呈现它,让消费者接收到信息。
经营流量池与流量源
通用的概念是流量池包括小程序、微信、社群、品牌粉丝等;流量源包括BD、社会化营销、数字广告、传统广告。
实体经营需要建立自己的流量池与流量源,但要从长期上降低流量成本。针对流量池和流量源进行不同的运用动作。
流量池是可以通过运营实现流量的长期存续和源源不断,比如一个家长社群,可以通过制定规则门槛和提供升学、家庭教育等内容,促进家长群体的口碑传播。
而流量源是一次性的,很珍贵,要么能直接转化,要么引入流量池里进行运营,比如投放头条信息流广告,获取的线索第一次就要转化,而转化不了就要标签化,之后尝试其他策略。
那么,一般什么时候用流量源?答案是:初期积累种子用户和活下来后快速扩张的时候,而这种时候往往制定了短期目标,至于流量池,则是在长周期里才会用到。
换句话讲,一个重视长期,一个重视短期,这是流量池和流量源比较明显的区别之一。再者,流量池成本可控,流量源成本不可控,这是另一个区别。
零售的本质是引流与复购
在过去的传统百货时代,取得门店业绩保障的核心条件就是位置,一是商圈位置,二是百货商场位置,三是品牌在楼层里的店铺位置。而其实品牌选择在购物中心开店也好,在街铺开店也好,同样也是首要考虑位置;位置是客流的保障,有了客流就有了生意。
从上图可见,实体门店生意额提升一方面要从客流(进店率)上做保障,另一方面要从提升成交率、连带率、客单价上做保障。客流是先天的,门店开店选址之前就已经决定了,而提升成交率、连带率、客单价是后天的,通过训练即可以满足。
门店选址决定了门店的生死。从流量角度纵深思考,客流是先天要求,如果没有一定的客流保障,后天的引流策略也好,商品策略也好、成交技术也好,活动策略也好都是事倍功半。
对于绝大部分门店而言,门店经营都应该从流量思维开始,谁一开始都不会有固定客群。门店必须先拥有一批客户,服务好他们,使得一部分客户转化成固定客户,然后不断形成自己的口碑与品牌。
从本源上思考,对于实体门店经营,流量思维是不会过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