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购买保险之前,关于医保卡,往往会关注两个问题。
一是之前用医保卡帮着父母买药,是否影响自己投保。
二是异地就医时,医保卡与商业保险的结算问题。
关于第一个话题,精算师八哥在《医保卡外借买药,还能投保吗?》有详细说明,如果开药频率不高,或者开的是感冒药等,是不影响投保的。
而如果长期开降血脂、降血压的药物,那么一定就会影响自己购买保险了。
关于异地就医,在《5种异地就医方法,你应该知道!》中,详细解释了5种方法。
今天就再更进一步,聊聊具体的医保异地就医步骤。
医保异地就医政策,各地基本相同,对于异地就医,往往需要自己先交钱,然后再把发病、病历等材料,带回老家去报销。
如果材料缺的,那还得来来回回去补,比较麻烦。
如果没事先备案,那么报销比例还低不少。
如果你有异地就医需求,比如长期在外地工作生活,或者生病住院需要转诊转院,那就要做好3步。
第一步:备案
向医保所在地的区县一级社保中心备案,职工医保以工作所在地为准,城乡居民医保要去户籍所在地。
备案的时候,带好本人身份证和社保卡,填写好《异地就医登记表》,说明异地原因是因为异地安置,长期在外工作还是转诊转院,不同原因所需交的补充材料也不同。
长期在外工作需提供长期居住相关材料,比如居住证、暂住证等。
转诊转院必须提供一份当地医院出具的转诊证明,且要事先明确异地就医地点。
如果是省内异地就医,社保局就会把你的相关材料同步到省内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如果是跨省就医,备案材料就会被上传到国家的医保结算系统。
第二步:选择定点医院
备案后不是随便去一家医院看病就能直接结算,而只能在已经联网的定点医院才行。
同省定点医院在当地人社局官网可查,跨省的可以登录以下网址进行查询。
http://si.12333.gov.cn
以北京为例,北京已经有超过600家联网医院支持异地医保直接结算。
第三步:用医保卡就诊
如果不使用医保卡,那还得拿着材料,回老家报销,麻烦折腾。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跨省异地就医,能直接结算的,都是住院费用,门诊费用都得自己先垫付,再回参保地报销。
再就是报销比例和范围也略有不同,同省异地会以参保地的医保政策为准,跨省异地看病的医保以就诊当地为准,但是报销比例和起付线、最高限额等以参保地为准。
看完异地就医的政策审批流程,大家一定会觉得很麻烦,窗口办事一定效率不高嘛。
来来回回一定会牵涉进很多人情世故,那么有没有一种清爽的呢?
最清爽的异地看病方式,就是投保商业保险。
重疾险投保,不区分是否有医保,毕竟以后理赔是一次性拿全款,达到理赔标准就拿钱走人了。
区分有无医保,都是医疗险范畴,因为实报实销嘛,能事先走医保结算通道的,保险公司会省下一大笔钱。
所以投保医疗险,就会区分有无医保,对于有异地就医需求的人来说,选择无医保身份,就可以达到在一线城市享受当地医疗资源的结果了。
比如自己的医保在山东老家,但是自己常年在北京工作,自己父母虽然在老家生活,但如果真有个大病的,还是希望能接北京三甲医院看病治疗。
虽然无医保身份下,投保医疗险相对贵些,但是可以起到全国小医保的作用。
以尊享E生为例,30岁的人,有医保的价格是296元,没医保的价格是626元,相差330元。
因为百万医疗险是仅报销住院的,所以普通门急诊是不管的,而且也不是所有住院都在保障范围内,比如生孩子、牙齿矫正等,就属于保险免责部分。
但是这款保单有个好处,就是可以100%覆盖进口药,像很多意外事故下造成的骨折,所需的钛合金骨板骨钉,都是可以全额报销的。
覆盖进口药,是百万医疗险对医保政策的最有力补充。
再比如少儿门诊险暖宝保,有医保的价格是520元,无医保是820元,差不多也是贵了300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款少儿门诊险仅承担医保内的医疗开支。
门急诊部分:100元免赔额,保额额度是每天500元,每年5000元。
住院部分:每年1万报销额度,不分疾病还是意外。
很多人觉得医保内的药品目录不够高大上,特别孩子和老人的,很多时候看病都得使用进口药。
这是由医保的社会整体属性所决定的,国家的钱毕竟有限,每一分钱要花到刀刃上,既要覆盖常见的各类疾病,同时还要兼顾每种疾病的治疗深度。
最典型的矛盾,就是癌症术后的靶向药。
虽然前阵子国家带头,跟药厂谈判进行了集中定点采购,有很多进口药已经转为医保内了,但是还是有绝大多数的抗癌药物属于医保外范畴。
在医学上,有个专有名词,叫“质量调整生命年”。
根据一套复杂的医学评价标准,同样是生活一年,完全健康的人是1,死亡是0,而各种不同的疾病伤残,对应数值就是0~1之间。
比如,同样花10万块钱,可以给糖尿病患者治疗,病情稳定后,质量调整生命年为0.5;给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维持生活,质量调整生命年为0.2,那么从社会整体来看,这笔10万块医保预算,是应该给到前者的。
再比如同样一笔钱,可以救一个3岁的孩子,也可以救70岁的老人,本着最朴素的原则,也一定是救前者。
所以,抱怨医保覆盖药品力度不足的时候,我们其实是站在微观个人角度,但是医保政策的制定一定是基于整体宏观的。
微观层面的事情,只能由每一个微观的个体去考虑,国家不会强制每个人都投保商业保险,但是想要享受最优质的医疗资源,那自己就稍微多出点钱喽。
LV和GUCCI买了那么多,给自己看病多花点,怎么了?
事不同理同,理不同情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