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持续输出关于门头设计的文章,有人问我如何设计门头,有人问我,城管统一管理怎么破?其实有很多解决办法,需要大家动动脑筋。
无论是城管监管,还是初次制作门头,我都希望我的文章可以为大家带来价值,提供设计时的思考和方案。
今天就分享三款门头,在设计制作的时候千万避免。
一、繁体字的门头招牌字,千万要避免
先看这款,这个是一款不锈钢作旧的镂空招牌,夜晚白色部分发光,有一个牛头的图案(咋看起来这么像羊头呢?)纯手工制作皮艺馆,XXX店。知道这是卖什么的了,而且这个招牌也非常的复古精致。但是……
但是……这是什么品牌呢?这个字怎么读?对我来说是个迷。在坐的了解的小伙伴们可以回答一下,为我扫扫盲。
这样的门头问题就出在这个品牌名称上,打个比方,我到这家店买了手工皮包,觉得不错,想推荐给朋友,嗯……
我:XX街有一家卖手工皮包的店不错,你要不要去看看?
朋友问,他家店叫什么名字呀?
我:……(即使我知道这家店叫什么名字,我告诉了朋友,她有可能去吗?去了能找到吗?)
再想象一个场景,和闺蜜一起逛街,看到这家手工皮艺馆不错,橱窗中展示的商品非常精致,抬头一看,准备和闺蜜说,我们进去这家叫……的店逛逛吧?结果,俩人默默不语,不认识这叫啥字,好不尴尬的走开了……
不要觉得这是我在家中的杜撰,虽然我是女汉子很少逛街,但也是逛街的,好吧。遇到这样我叫不出名字的店,产品再好,我也没办法和朋友讲呀。
二、品牌与品类完全无关,品牌名在顾客的认知中还有其它含义
这一款呢,用的也是繁体字,好在这是常用的繁体字,我还认识。但是……不乏有不认识的人呀。
繁体字是这家店的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这个名字“玛丽莲”后面你想到了什么?
我想经常看电影的人一定想起来了著名演员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吧?
可是这和港式甜品、茶饮有什么关系呢?
是的,这就像我在置顶那篇文章里提到的“三七甜品店”,品牌和品类完全无关不说,还容易让过往客户浮想联翩。
性感的甜品、茶饮店。有中药味,可以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甜品?
这……
还是说老板娘是像玛丽莲梦露的性感尤物呢?可是这和甜品店又有什么关系?
可以用老板的名字作为品牌名,用真名可以、用化名也可以,但是尽量不要用名人的名字,名人背后的背景知识太丰富,未必是品类所能驾驭。
好的品牌名,要么能让人感受到亲和力,要么和品类能联系在一起,看到品牌名就能联想到是卖什么的。比如老乡鸡,一看就知道卖的和鸡相关,它卖的是与鸡相关的中餐。门头是绿色的底色,象征着环保、健康、无污染。绿篮子,绿色的格子招牌,像市民菜篮子的样子,看起来销售的应该是与市民菜篮相关的产品,这是一家生鲜超市。
而上图上的门头招牌,真心与甜品、茶饮联系不起来,除了香港品牌喜欢用繁体字这一特征,其它与港饮很难联系。
三、英文字装高雅,这卖的是什么?
楼上那家店,你知道卖什么的吗?反正我不知道,原谅我,即使你的门头制作的再高大上,我也不想进去。
我学历低,原是我不配进去(小编先去哭会)。
本来租间门面开个店,销售的对象就是来来往往的行人,可是一个英文门头,阻挡了无数人的脚步。
租一家店铺,最大的费用不是店面的面积,而是门头的面积,要么你看临街几平米的奶茶店为什么租金那么贵?贵在那个门头上。
而这个店家把门头如此浪费,简单就是自嗨式自杀。
通过万能的百度,我把“SIMU bakery creative restaurant”翻译成了中文,这是一家品牌为“SIMU”的面包创意餐厅。老板,你好好用中文说清楚不好嘛?有品牌、有品类的,用中文不好嘛?这里是中国呀,门口的广告画面用的都是中文,门头为啥要用英文?
古语常说,入乡随俗,我们身处中国,当然用门头也要使用中文,即使英文再看起来高大上,也不如中文来得直接,老少皆识,老板的名字做品牌,面包为品类,创意餐厅为延伸。全部中文字,我相信流量也不会差。
四、品牌+英文的门头搭配?
楼上这家店铺,中文+英文,优米是品牌,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you and me",百度翻译后,你和我。你和我干啥 ?浮想联翩啊?可是路过这家店,不看橱窗,只看门头,我们应该很难知道这是一家卖女装的店铺吧?
作为标识发光字的资深厂家,我一眼就能看出门头字造价不菲,用的是不锈钢仿林背打光字。但是如此造价,却没有精准的表达店家的销售内容,真的是把这个24小时营销场地白白浪费,更是浪费了这么好的发光招牌字。
这样的一家门店,如果改造,如何进行呢?品牌不变,加上品类,再加上一句宣传口号,英文字去掉。
"优米品质女装",一句话口号可以是:帮你打造品质人生。
若想减少费用,可以把优米品质女装做大的发光字。口号可以用不发光字替代。大面积的橱窗是很好的宣传渠道,可以放上当季的新品展示,也可以构建穿搭场景。总之这样一家门头,无论是门头还是橱窗,都可以做的更好。
五、完全无关的搭配,让人啼笑皆非
这个门头,很清楚。一看就知道是一家医院,用了医院常用的颜色、字体和标识,还有一个某地的服务中心。
但是“食为天医院”让我很费解,难道院长之前开的餐厅的?
我的遐想是:医者,以民为天。但是把前面的字都放弃了,直接用了民以食为天。用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反正有点让我费解。但是因为是医院,我想来往人员还是很多的。但是知名度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近几年,医院也越来越品类细化。比如美容医院、口腔医院、不孕不育医院、中医院等。但无论是什么医院用的品牌名也有其中的含义,有用创始人的名字,有用愿景为名字。医者父母心,随着医院的用心经营,结果都不差。
就拿我们本地来讲,有一家非体系内的医院,需要预约看诊,生意好的不得了,几年前,朋友看诊,连夜排队。
我想每一个创始人都希望自己的创业项目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因此在取名上也要格外慎重。
六、信息堆积,不知道到底卖啥
很多人喜欢把销售的品类直接放在门头上,而品牌名、店主信息一样没有。比如餐厅店放上:麻辣烫、小龙虾、烧烤、火锅……但凡门头能放上的,绝对都要放上。
乍一看是不是还觉得没啥问题啊。卖的东西说清楚,路过的人看到,有需求就来了啊。
可事实并非如此,市面上,大排档、餐厅无数家,为什么要来你家消费呢?
品牌+品类+店主联系方式,这是最经典的门头,也最不容易出错。比如洪城龙虾、北京羊蝎子,小庙烧烤,一听就知道卖什么的。门头上写上电话号码,有订餐需求,看一下门头就可以完成。
关于门头设计制作,实在有很多坑,今天和朋友聊起,提到有的人不换门头,就是因为造价高,换门头舍不得。
我一直在想,如果我能通过文字,让更多人了解门头设计、制作方面的知识,把这些坑集中起来告诉更多创业者,是不是也避免了在制作时因为设计制作不精准而造成的浪费,还不能精准获客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