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司项目下礼拜就要试业了,有更多干货可以输出了,哈哈。
我先介绍一下点位,社区型商圈,铺子在万象城B1沃尔玛超市入口,整个B1层如果满分10来看的话,我觉得我们这个位置只能给6.5-7分吧,及格偏上一丢丢。不算好也不算差,运营的一般,你就只能做个与该位置匹配的流水,运营好,应该是可以获得超出这个租金所带来的收益。
为啥这么说呢,先画个图:
黄星是店铺所在位置,紧挨着超市入口。曲率拐弯的红线是主人流动线,大部分人从超市出来要么进地库,要么就走中间的扶梯上去了。
最左边是这个商场下沉广场的次出入口,从这个口进出的人流量很少。
整个B1层生意和人流的好坏可以说呈现两极分化。左边的都一般,右边的店人满为患。
左边不好的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是最左侧的“次出入口”进出的人流太少。另外一点就是左边的业态也是拉稀的状态,零零散散的几个餐饮业态和几个零售业态,吸引不了消费者往这边走。
好在万象城是个优质的综合体,也在想办法盘活这一片区域。整个万象城不缺正餐,但是快餐少的可怜,左侧区域也在有计划的去对这类空缺业态进行招商,后期的状况应该会比现在好很多。
而且这区域的租金相对是比较便宜的,商铺也都算是能盈利的状态,还好还好。
我们这个店,正好卡在旺与不旺的中间地带,毕竟挨着超市的入口啊,但超市人流都是目的性的,比较习惯先进超市买完东西,在超市出口去溜达消费其他的东西。(这是个难点)
右区域的凤尾,左区域的鸡头,这句话来形容这个点位应该算比较合理,哈哈哈。
就像刚才说的,产品好,运营能力强,那么你的盈利能力就会强。注意:盈利能力跟流水不是绝对的关系。
有的店做五六千才保本,也有的店卖3000那活的是相当舒服。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你的运营成本开支到底是多少了。
吐司店的日盈亏线之前粗算过,1000保本,结合周边业态的销售数据来看,这个点位想亏欠,着实是有点难。但是你要想做个五千往上,那可能也困难。
产品呢,兄弟们应该都知道,是吐司,目前是七八款吧,我就不多介绍了。其中招牌,也是主力销售产品暂时就一个单品,日式生吐司,如图所示。
这个东西别看它普普通通,卖相一般。我吃到的时候真的有被小小的惊艳到,而且是在我一个“嘴盲”的前提下,我吃啥都吃不出来太好或者太坏。
这个软绵细密的口感,是越嚼越香,这个香味是没有任何添加剂和其他成分在里面的,就是纯纯的小麦的清香,非常耐吃。有机会我免费请你们吃,产品免费,快递自理,因为锁水性特别好,所以3天的保质期是妥妥的,而且是在不影响口感的前提下。
生吐司在日本比较流行,一二线城市也有不少这样的单品门店。产品就暂时介绍到这,不是今天这篇文章的重点。
这样一个背景,如何去经营,才是一个靠谱的自媒体该分享的重点,哈哈哈。
首先,从流量获取渠道这个角度,我把主要的客流来源拆分一下,分为四块:
商场员工客流
超市客流
线上客流(点评、团购、公众号)
外卖客流
一拆分你就会发现,想做到1000的日盈亏平衡,并没有多少难度,客单按25来算(粗糙预估),50单搞定。
我们开业前计划了一套方案,挑重点分享一下:(注意下面这些不是一整套的开业方案)
先说商场员工这部分流量计划怎么吃吧。目前这个万象城的商户大概有130多家,每家按4个员工来算的话,保守估计会有500多个固定人群,而且都是以年轻小姑娘居多,需求与受众人群的匹配度高
还是那句话,好产品不怕试吃,就怕你不知道,前期一波五折券把整个商户圈扫荡下来,应该会有收获,同时给一个永久性的内部折扣锁定他们的复购。
如果按照1%-2%的购买率来算的话,每天能有个5-10单,我打算搞一个例如7.9、6.9折这样可追踪标记的折扣,跟店里的其他优惠区分开,方便后期的数据观察。
接下来就是重点中的重点-超市客流,这个是一定要吃透的,因为他是主要的的人流来源,这个你玩不明白就不要想其他的了。
吐司这个产品单从外观上来看,其实是很单薄的。就这么一个干巴巴的东西,不吸睛,再加上不是现场制作,所以也没什么香气四溢。
那么路人从这里经过,如何吸引他驻足其实就是个很关键的点。
首先我们店铺的整个装修风格是木质的日系风,这个不是最重点,最重点是它跟周边的铺子长的不一样。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一群人当中,你最先关注到的绝对不是最帅的那个人,而是脸上有刀疤的大汉。
刀疤脸的意思就是差异化,与众不同。所以一个比较醒目的位置+一个比较醒目的门店设计是让路人能注意到你的第一步。
当然这些肯定不够,充其量只是得到了更多的“注目礼”,还要想办法让他们有走到你门前的冲动。所以我们在最醒目的位置做了一个免费试吃区,以此来提高进店率。
顾客进超市看吐司店的视角
emmmm,上面这些,怎么说,都是基础必备啊。总觉的还是不够,少了点噱头和视觉冲击力。
结合产品的卖点,我找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东西。就是面粉!
生吐司用的是最高级的日本小麦粉,这个小麦粉触感非常的细滑柔润,一摸就能摸出和普通面粉的区别。
所以试吃台前面会用三个容器盛放三种面粉,分别是普通、高级、顶级。有三袋白花花的面粉在这里,会提高路人的好奇心,进一步提高免费品尝的概率。
这个虽然只是个小细节之一,但是也是我最满意且最能画龙点睛的小心机。增加顾客体验高的同时,也能让他通过实际的触觉、味觉以及试吃员的话术引导来强化对产品的认知。
旁边也会放2个海报,比如“全日本销量top1的吐司”、“挑战你吃过的所有吐司,不好吃退款”诸如此类比较刺激的文案来吸引顾客。
能不能达到期望值,第一是要看你的整个视觉呈现是不是到位,第二就是要落地看实际反馈了。如果试吃区总能在人流高峰期保持3-5个人围观驻足的状态,那这事基本就成了。
等试营业我给大家汇报结果。做餐饮大家都知道,越排队就越有人,越没人就越没人。
再说回超市入口这个点位,大多数人习惯出超市后再去周边的店铺随便买点东西,所以超市入口虽然人流量大,但是吃亏就吃亏在这。
针对这个情况,在试业阶段先按兵不动,跟商管沟通了在超市出口会有一个试吃台,试吃完引导到超市入口来购买。
如果效果不好,也准备了几个方案。1、凭小票有折扣。2、凭小票某款产品享受超出预期的低价。3、送大号的超市购物袋,大多数人去超市都不会准备袋子,逛超市还会额外购买。
这三点到底用不用,怎么用,团队还得先沟通,然后一个个拿出来测效果,然后随时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优化。
线上流量和外卖这两个获客渠道的玩法就不一一展开了,等做了有结果了随时分享。
以上呢,只是单纯从流量来源这一个维度去准备的方案,其实还可以从人群(老中青少/男女)、消费诉求(早餐、零食、饱腹)这些维度去挖掘价值点,从而倒推产品的研发方向、销售话术以及各种营销活动。
比如说超市比其他业态营业时间早,早市来的都是叔叔阿姨,可能价格敏感度比较高,那针对这个情况怎么去打,也是需要思考的……
emmmm……关于这方面其他的内容,暂时没啥可聊的啊,因为店还没开,我也没接触过吐司这个品类,这个是需要后期扎在店里去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了解,才能见招拆招的。
还是在说一下,我之前做纯自媒体,别人问什么问题的时候,我打个嘴炮太简单了,你该怎么怎么样,不该怎么怎么样,这个不好玩而且也没有成就感。
真正有意思的是你在落地的过程中去策划→落地→总结→优化→再落地→再总结→再优化,最后看到数据一点点增长的循环过程。
这玩意做起来才有成就感,也能让我输出的内容更有价值。
好,今天的分享就酱,咱们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