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蚂蚁集团旗下花呗上线一项新业务「月月付」。
而在此新业务上线的前几日,有消息称花呗将通过“服务升级”的方式正式接入央行征信,花呗这一动作引发了不少网友激烈讨论,最终被顶上全网热搜。
复利频道向花呗客服人员以及行业人士咨询后得知,花呗上报征信这一动作并非是行业内个案,类似花呗产品的京东白条、苏宁任性付等都会上报个人征信。另外,使用花呗的用户只要在不产生逾期的情况下对个人征信是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的。
01 分期免息的月月付
花呗上报征信被引发激烈讨论后的几日,有消息称目前花呗正在通过邀约制逐步开放新产品「月月付」。
据了解,月月付的主要功能是在用户购买一款商品后,可以先通过支付少量首付购买此产品,而后剩余款项通过10-24期不等的免息方式逐步进行还款。
另外除了免息,该产品还有另一大亮点,用户通过月月付购买的商品并不会按照商品的总金额占用你的额度,只会按月占用额度。例如:用户购买一款5000元的电子产品,每期还款500元,那么用户额度只要有500元额度即可购买该产品。
在商户端,花呗与月月付也存在着明显差异,用户使用花呗时,是将资金全额打入商户账户中,但在月月付中,用户则是每月还款后资金才会打入至商户账户中。
月月付负责人对外表示:花呗为商家提供了分月收款,担保收款等更为灵活地选择,商家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来组合使用,另外,花呗还会为月月付商家提供相应的融资服务,来解决账期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月月付表面看更像是联合商家让利给用户的一种消费模式,虽然用户端目前并不收取用户的分期手续费,但在商户端却可能实现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向B端商户提供融资服务收取相应费用。
除了向B端商户收取费用外,在用户端似乎也存在着更多风险。
以健身房为例,按照传统的收费模式,用户一次性支付健身房费用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则可以享受相应服务,对于用户来说,一次性支付虽然占用大量现金流,但同时健身房也会拿出更多前期的优惠价格鼓励用户一次性支付。
但如果用户通过「月月付」进行付款,虽然用户在分期方面缓解了现金流压力,并且减免了分期手续费,但作为商家不免也会考虑将总价提高以保住自己的利润。
用户可能终将是需要通过更高的价格,购买相同的服务。这就是所谓的“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02 月月付是否会上征信?
在花呗陆续接入央行征信的同时,有不少网友也表示,如果花呗将个人征信上报央行那么则不会再使用花呗。
主要的原因,还是担心在未来个人征信会影响到自己贷款买车买房,自己虽然是按时还款,但依然有被银行拒绝贷款或降低贷款额度的风险。
目前来看,花呗上报征信后,用户在打印征信报告后显示的是以“其他贷款”的方式展现,另外两项为信用卡和住房贷款。
提到花呗就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兄弟产品”—借呗。
花呗与借呗相比,可使用的额度相对更少,但花呗在前期不会上报至征信,而借呗是直接接入征信体系。
但即便如此,不可否认的是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同属于网贷产品。而目前的花呗在接入征信系统后,与借呗也并无较大差异了。
不了解征信重要性的用户可能会认为,只要按时还款不发生逾期,那么在征信方面就不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
但事实上,一些银行在查看个人征信记录时,会尤为关注网贷记录这一项,网贷记录过多者会被银行视为次级贷款人,那么当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就很有可能发生被银行拒绝贷款或降低贷款额度的情况。
另外,还有部分用户将花呗视为与信用卡有着相同属性的支付工具,只要正常消费正常还款,慢慢积累信用,那么在后续贷款过程中就能获得不错的贷款额度。
但显然,花呗的芝麻信用和信用卡的信用体系是两回事,目前的芝麻信用只在蚂蚁集团旗下产品体系内才可互通,而与用户的个人征信并无关联;在个人征信报告中,花呗、借呗等都被列为“其他贷款”,与信用卡这类“正规军”并不同属一派。
花呗上报央行征信的这一举措势必会流失掉不少用户,使用粘度将会大大降低,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此时上线新产品月月付正是良机。
失去的用户通过新产品的优势可以再回归,前期的月月付并没有表示会接入央行征信,但日后会不会在吸引了足够多的用户后像花呗一样更改规则?还有待我们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