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为什么开始理财了,反而不快乐?
有意识地开始理财是件好事儿,但是我发现很多人开始理财之后反而不如以前快乐了。
要么是眼馋各种app上的高收益,没有搞清楚状况就一股脑儿投进去结果血本无归;要么是日子过的紧巴巴,手里握着钱却战战兢兢不敢花,去吃个火锅都会愧疚半天;虽说可能有点夸张了,但这样心态的人也并不在少数。
其实原因和简单,我们可以说是因为她没有摆正金钱与生活的关系,没有想明白拥有金钱是为生活服务的,而不是生活最终的目的。
这其实就是财富观的问题了。
财富观,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对于财富的认知和看法,以及如何处理自己和财富的关系。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本质就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万事万物的关系。只有各种关系都处理好了,才能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安宁,不管在什么样的外在条件下都能活得快乐舒心。如果这些关系处理不好,就会感觉很拧巴,即使有万贯家财也不一定幸福。
但是这样就够了吗?
摆正生活和金钱的关系就能过上更快乐吗?
不见得。
大道理谁都懂,但是生活并不会因为你懂道理就对你网开一面的,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态,衣食住行也是必须的,有些支出是无法避免的,空有好心态没有足够的钱支撑也快乐不起来。
所以从更深层次去分析,小姐妹“不爱花钱”可能更多的是“不敢花钱”,潜意识里面有对未知生活的恐惧。
毕竟不知道未来会面临着什么(生病了怎么办?失业了怎么办?虽说现在不用买房,但万一以后需要了呢?结婚了要花钱,生小孩儿了更是个无底洞。。。)这一切都没有安排好,怎么敢痛快地花钱呢?
其实养老,疾病,失业本身并不可怕,如果能够做好一切安排,生病了有钱可医,老了没有能力工作时也能老有所养,失业了有充足的积蓄能够安然渡过难关,想必就能够可以更快乐地享受生活,最起码不会像现在这么难受吧。
02 正确的财富观是“快乐地花钱”的必要条件
快乐地花钱,关键在于快乐。而快乐的前提就是要处理好与财富的关系。
虽说幸福的生活有很多因素,不仅仅是处理好跟财富的关系就够了,但是扯人生观价值观太大了,也很容易就政治不正确了。那就说说财富观吧,毕竟财富在我们一生的幸福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也符合这个理财号的定位。
之所以写这篇,跟疫情也有点关系。
今年以来,各项事情的发生似乎都超越了我们的预期。一方面大家都被困在家里无法正常工作,有大把的闲散时间,再加上媒体的选择性报道以及技术的加持(选择性地定向推送每个人所关注的消息);各项事情都被放大了,也加剧了大家的焦虑感,生活和心理状态似乎都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即使像我这样一向平和且物质欲望也不是很高的人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前段时间状态不佳,也停更了一段时间;后来慢慢调整了下,状态也逐步恢复了。但这个过程让我意识到了良好的心态对于快乐生活的重要性,因此也想分享下。
很多人确实是在这次疫情的刺激下才想着要开始理财的(80,90后甚至更年轻的朋友之前从未碰到过这么久的紧急状况,大手大脚惯了,没有足够的积蓄,这次事件也是对大家的一个提醒吧)。
也有很多人,虽然还没有理财的想法,但是也受到的疫情的影响,最切实的感受是不敢消费了。从原本预期的报复性消费到后来的恐慌性储蓄,再到前段时间的“全民摆摊”狂欢,都说明了这场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但是即使面对同样的境况,每个人作出的选择也不一样。同样是受到疫情影响,有的人会觉得生活无常,世事难料,于是放开手脚去享受当下;也有的人会考虑到不知道有怎样的未来于是不敢花,只想为明天做准备。之所以会有这些选择,归根结底就是价值观的不同。
因此,开始理财之前建立起正确的财富观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财富观呢?我认为是要把财富当做生活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不管是存钱还是理财,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03 理财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既然理财是为了更好的生活,那么,理财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
这里说的目标,不是指获得五个点十个点的年化收益,也不是指存钱为了犒劳自己一个包包一次欧洲游之类的,而是指最终极的目标,这个目标达成了就一定会快乐,一定能生活的更好,更舒心。
拥有足够多的钱吗?
既然人生大部分困难都是可以通过金钱来解决的;那么如果有足够多的钱,想必烦恼就会少很多。
但是多少才够呢,恐怕没人说的清,即使能说出具体的数据,也不一定能够实现,看来把这个作为目标不太合适。
既然金钱是有限的,大多数人一辈子也赚不到足够多的钱,那么理财还有意义吗?
当然有。
更好的生活其实更多的是内心感受层面的,所以说,理财所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获得更多的财富,更重要的是使自己对于财富的拥有与需求相匹配。
很多人提起理财,想到的往往是增加财富拥有量,而忽略了关键---匹配。
这就导致了不管拥有多少财富,总是觉得不满足;或者是虽然没有感到不满足,但也不会觉得快乐。就好比文章开头的姐妹,她不愁吃穿,也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但是就是“不爱花“,感受不到花钱(或者说享受生活)的快乐。
匹配有两个层面,不仅仅是指总量的匹配,更重要的是需求时点的匹配,就是说需要的时间刚好有。其实这才是理财(财富规划)的意义,对个人/家庭所拥有的财富进行规划调配使之能够与生活所需相匹配,不需要太多,刚刚好就行,并且需要的时间刚好就有。
这个目标真的是终极目标。
为什么?
太难了。
谁能做到呢,需要的时候刚好有,还刚好够。天方夜谭吧?家里又不是开印钞厂的...
所以前面小姐妹的心态我们也很能理解了,这种恐惧并非没有道理。
人生就是这样的,赚钱的时候只有毕业后开始工作到退休(25岁-60岁)这么三十多年时间,花钱的时候却是无时无刻不间断的。
虽说工作以前不用考虑养家,但是随着进入社会,所需要负担的压力不仅仅是自己,还要加上父母和子女。想在短短的几十年赚够一辈子需要的钱本身就很难了;即使赚钱能力足够强,也不能完全保证需要的时候就刚好有,这还没有考虑到疾病和意外等突发状况,真的是mission impossible.
04 如何规划才能实现呢?
想要实现真的很难,但是难不代表不可能,更不代表可以不去尝试。这就是理财(财富规划)的意义所在:通过规划和调整把不确定的因素都变成确定的,并一一做好应对。
虽然可能无法完全实现,但是可以无限朝着这个目标靠近。要向这个目标靠近,关键不在于赚多少钱,而是在于规划和平衡:平衡收入和支出;平衡现在的支出和未来支出。如何做到,有几点建议可以给到大家: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戴这么大的帽子其实是想说要想清楚什么钱可以赚,什么钱不能赚。有句话这么说:赚钱的方法很多,一半都写在刑法里。
所以如果是以更好的生活为目的去赚钱,那就要赚法律和道德允许范围内的钱,否则即使有足够的钱,也不一定会过的快乐。
管理自己的欲望:
管理自己的欲望,指的是欲望合理消费,是节流。消费主义盛行的年代,需要分清楚需求和欲望,对于需求(非花不可的钱),是一定要满足的,也没有必要一花钱就有罪恶感;对于欲望,则要加以控制,为未来的需求适当延迟自己的满足感。做好规划即可。
管理风险:
风险管理的范围比较大,人身风险是风险,金钱的风险也是风险。人身风险可以用钱来弥补。如果有可能,在做决定前尽量考虑充分一些,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尽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投资管理:
投资管理,是为了开源,扩大自己的收入来源。这里指的不仅仅是用钱赚钱,还包括用时间赚钱。用钱赚钱的时候,赚认知范围内的钱,避免高回报的陷阱。用时间赚钱的时候,要投资自己,提高单位时间的赚钱能力。
现金流管理:
现金流管理是方法,也是目的。说现金流管理可能有些难懂,但是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在做着这样的事,只不过是所用的工具不同,专业程度不同而已。把现在赚的钱存起来等以后需要的时候花是在规划现金流,没钱的时候先用花呗发了工资再还款也是规划现金流。
所有的理财工具,都可以理解是为现金流规划服务的,工具很多,也很方便,只不过很多人只知道利用工具,而忘记了自己真正的目的。别忘记了,我们理财的终极目标是需要的时候有钱花,且有足够的钱花。
希望大家都能够赚到钱,守住钱,留下钱,建立与生命各个阶段匹配的现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