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恒生指数公司推出恒生科技指数,新指数将追踪港股市场市值最大的30家科技企业,几乎清一色的中资科技公司,堪称"港版纳斯达克指数"。
恒生科技指数旨在反映最具代表性的香港上市科技企业表现,恒生指数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关永盛表示,恒生科技指数有望成为继恒生指数及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后另一旗舰指数。
为什么要推出恒生科技指数?
恒生指数公司推出该指数,一方面是满足这一主题的投资需求,促进各种指数挂钩产品的发展,包括基金和衍生品;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这个新指数可以加入恒生指数和恒生指数中国企业指数,成为恒生指数公司旗舰指数之一。
现在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最大的问题就是代表「旧经济」的企业太多,在中概股二次回归浪潮下,恒生指数成份股已经无法充分反映市场状况,恒生科技指数设立可以弥补当前指数结构性短板,丰富金融产品和工具,日后港交所还会推出与恒生科技指数挂钩的期货、ETF或其他衍生品,以适应投资者需求。
据恒生指数公司统计,从2017年至2020年6月底,在香港上市的科技公司数量从137家增至163家;市值占港股总市值的比重从14.6%增至33.2%;总成交额占比从16.3%提升至27.6%。
新指数将会追踪经筛选后最大30家在香港上市的科技企业。
恒生科技指数的选股范畴,主要涵盖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包括网络、金融科技、云端、电子商贸及数码业务。
该指数将每季进行一次检讨,个股的权重上限为8%。同时,指数设有快速纳入机制–假设新股上市当天收市市值在现有指数成份股中排名前10,该新股将被纳入指数,成份股加入一般于该新股上市后的第10个交易日收市后实施。
以下是30家被纳入指数的上市公司名单:
30只成分股,市值超过千亿的11家,其中超过万亿的3家。28家来自内地,其他的2家,分别是鸿海集团旗下的鸿腾精密、总部设于新加坡半导体供货商的ASM太平洋。
腾讯系有12家,权重合计36.04%;阿里系有2家,权重合计13.61%。
这30只成份股中,还有5家公司在最近一个财政年度仍然出现亏损,包括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众安在线、金山软件、新东方在线。
投资者如何跟踪该指数?后续如何参与投资?
恒生科技指数的编制更能体现新经济公司的风向标,吸引国内外资金加速流入港股,掀起科技企业的投资热潮。
由于被纳入的公司都是优秀企业,该指数表现也颇为亮眼,根据回测数据,该指数在2019年和2020上半年的回报率分别为36.2%和35.3%,远高于恒生指数(15%和-12%)。
如此强劲的回报,后续有基金公司发行跟踪恒生科技的ETF,一定会受投资者追捧,为港股带来增量资金,可以想象大量资金的涌入,又会拉高入选科技指数公司的股价,所以消息一放出来,入选公司应声上涨。
随着越来越多新经济中概股寻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该指数会推动科技股的正面反馈,并产生良好循环。
综上所述,恒生科技指数有以下特点:
成分股跟中国互联类似,同时覆盖了互联网、科技制造业公司,目前估值正常,比A股本土的科技股估值便宜一些。
具备港股优势,未来还将纳入从美股回港二次上市的中国科技类公司。
目前恒生科技指数,只是刚刚推出了指数。具体相关基金产品,还需要等基金公司开发。
已经入选的科技公司,我们要保持密切关注,这些是港股市场163家科技公司的佼佼者,等基金公司发行相关指数ETF,会有大量资金被动买入,从而推高新一轮股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