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尧学长,很高兴你来看我的文章。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套利(割韭菜)的机会在江湖上挺火的,那就是新三板精选层打新。当时尧学长也写了文章,鼓励大家去开通新三板,并且参与这个打新套利。
期初,对于新三板打新的投资逻辑只是基于一点,那就是中国股市之前的“新股不败”。当然,虽然新股不败这件事其实是很不正常的,但是确实在过去的这些年,我们中国的股票市场的新股就没让投资者赔过钱。
当时尧学长认为,由于新三板精选层的开通需要有100万作为打底的资产,所以真正能够去参加这个打新的人应该不多,中签率相比主板市场应该高一些。如果新三板精选层的新股也能够达到主板新股的收益水平的话,哪怕是借钱开通问题也不大……
不过当第一天新股申购的数据出来了之后……我想错了!没想到中国有钱人那么多!于是紧急写了一篇文章来说明,并且叫停了这次打新。
昨天,第一批新三板新股上市了,集合竞价期间全部上涨,有企业涨幅甚至超过了100%。不过好景不长,开始交易后,这些新股逐渐出现分化,涨跌互现。一部分企业出现临时停牌,下跌的企业逐渐增多,出现了不少盘中破发的情况。
场外的人看到这个情况之后,也开始产生迟疑,最后空头占据了主导地位。此时老股东发现虽然市场下跌,但是他们手上的原始股依旧有不少的利润,于是乎纷纷抛售,变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个稻草。
尧学长本人只在前两天参与了新三板的打新,中了三签。昨天刚刚开盘的时候浮亏有将近40%,不过等到中午11点左右的时候,浮亏变成了个位数。由于我中的不多,所以三只加一起大概亏损了200块钱左右。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这次小失误的话,那就是……没有韭菜的地方打死也不要去!
很明显,新三板100万的门槛,除了让中签在后期变得更容易了之外,也把90%的韭菜都挡在了门外。这一次很明显就是割韭菜的镰刀太多了,韭菜不够用的结果。如果这次的游戏规则改成,申购需要有资质,买入不需要资质的话,大概率是不会出现新股破发的。
但是,尧学长想说的是,其实这才是一个相对来说正常的股票市场。放眼全球,其实也只有我们中国的股市有新股不败这件事。新三板是市场化的资本市场,精选层的制度与国际接轨,纳斯达克、港交所等市场都存在一定比例的首日破发。所以这一次我们的新三板,其实某种意义上算是“和国际接轨了”
随着我们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步成熟,市场对于新股破发的认识也会愈发理性。未来发行常态化和注册制加紧推进,也会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发行定价环节的作用。以前只要能上市就能圈到钱,未来这些金融机构要好好琢磨琢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事情了。
这种新股破发的现象出现,对后续上市公司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会逐渐培养投资者地风险意识。换句话说,以前的投资者可以“任性”,因为我们的市场有各种各样的“保姆制度”来保护中小投资者。除了新股不败之外,类似的还有“涨跌停板限制”等等。尧学长大胆猜测一下,对于涨跌停板制度的取消,应该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回过头来我们看一看,其实A股已经慢慢的开始向港股和美股的制度在演变了。一来有利于我们中国的资本市场和国际接轨,二来确实香港和美国股市成熟的经验,多年来也被证明是有效的。
随着A股市场的成熟,外行人在股票市场赚钱会变得越来越难。嗯……所以趁着目前我们A股里韭菜还不少,想赚钱的赶紧抓紧吧。